道教与佛教的重要区别之一是,道教供奉的是各路神仙,追求的是长生不死,认为人只要修炼好了,就可立即成仙;佛教供奉的是各类佛、菩萨,追求的是现世修行,来世投胎享福,这辈子积德,下辈子才能享福。在道教建筑中主要有:
山门:山门是进入道观的正门。通常门的两侧绘有青龙、白虎二神,有的还供有四值功曹,(值年、月、日、时的值日官)。与佛教不同的是,道教崇奉神仙,因此多在山门北侧筑有戏台,经常上演一些酬神的戏剧。
青龙、白虎二神是道观的守护神,有点类似佛教中的金刚力士、“哼”、“哈”二将之类。
灵官殿:灵官殿供奉的是道教护法之神王灵官。与佛教的弥勒殿、王殿类似。灵官殿是一个通道式建筑,正面供奉着一尊红须发、赤面、三只眼,手执金鞭,脚踏风火轮,怒目而视的王灵官神像。两侧还供有马灵耀、赵公明、温琼、岳飞四位护法元帅。这四位有的历史上确有其人,有的只是传中的人物,类似于佛教中的“四大王”。三只眼的是马元帅;骑黑虎的是赵元帅;青脸红发的是温元帅;红脸的是岳元帅。
钟鼓楼:道教崇信“五行”之,钟属金,故置于西;鼓属木,故置于东。因此道教中的钟、鼓楼的位置正好与佛教中钟鼓楼的位置相反。
玉皇殿:顾名思义,玉皇殿是供奉玉皇大帝的地方。一般人们都认为玉皇大帝是至高无上的神灵,是“一把手”,但在道教中玉皇大帝并不是最高神祗,其地位低于三清殿**奉的“三清”。有点类似于当今社会上的“总经理”,其上还有“董事长”。
有的玉皇殿**奉的是“四御”,故也称四御殿。殿中通常塑有四尊神像,即玉皇大帝、中紫薇北极大帝、勾陈南极大帝、后土黄地祗(女像)。
“四御”是指辅佐“三清”工作的四位帝,是统领万物之灵的神,其地位仅次于“三清”。四帝中以玉皇大帝为最大,总揽执掌道大权,相当于总经理;其余三位是玉帝的“副职”。紫薇北极大帝协助玉皇大帝掌管地经纬、日月星辰和四时气候;勾陈南极大帝协助玉皇大帝掌管南极和、地、人三才,统御众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后土黄地祗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山川之秀等。由于这个“领导班子”与人民群众接触得较多,因此人们只知有玉皇大帝,不知还有三清。
三清殿:是道教的主殿,类似于佛教中的大雄宝殿。殿**奉的是玉清元始尊、上清灵宝尊(左)、太清道德尊(右)。元始尊手持珠宝居中,灵宝尊手持阴阳镜居左,道德尊手持扇子居右。与佛教不同的是,道德尊老子是道教的创始人,但在道教中只能位居三把手。这主要是因为地球的道教徒为显示自己仙脉悠长,而编造出了几位尊的结果。
老律堂:老律堂(纯阳殿):在全真道观中,老律堂是供奉全真七子的,即是供奉全真派王重阳七大弟子的地方,以长春真人丘处机为首,所以也称丘祖殿。也有的道观**奉的是纯阳祖师吕洞宾,所以也称为纯阳殿。老律堂有点类似于佛教中的本寺主供佛殿。
元辰殿:是供奉本命元辰的地方,即供奉六十甲子神的地方。
藏经阁:收藏道教着作《道藏》的地方。《道藏》的内容十分庞杂,如《老子》、《庄子》、《淮南子》、《孙子兵法》、《黄帝内经》等都是《道藏》的内容,不仅有道教的经、论、戒律、符诀等等,还有医学、化学、生物等内容。通常用“三洞四辅十二类”的方法来划分《道藏》典籍。“三洞”:是指洞真部、洞玄部、洞神部,是道教的主要经书;“四辅”:是指太玄部、太平部、太清部、正一部,是四部辅助经典;“十二类”:是指本文类、神符类、玉诀类、灵图类、谱灵类、戒律类、咸仪类、方法类、众术类、记传类、赞颂类、章表类。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配殿建筑,如财神殿、药王殿、三官殿等:。
道教认为,世间一切众生都由、地、水三官统领,他们是人间的祸福之神,所以三官殿供奉的是官、地官、水官。也有的道观**奉的是福、禄、寿三星。
除上述主要殿堂供奉的神仙之外,道教还依据中国人的喜好创造了许多神仙,如:真武大帝、斗姥、土地、文昌星、奎星、龙王等等,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