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研究这个对联的平仄(ze),上下联的平仄,一般都要求要相互对应的。
而这个对联的平仄比较罕见,上联为‘平仄平平仄’。
平仄,是律诗中最基础的东西。
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
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
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也就是说,这个对联是没有按照规矩来的平仄,也是这个千古绝对之中唯一的遗憾,如果平仄上有些讲究的话,影响力肯定要更广一些。
这也使得,下联对平仄的要求并不高,什么平仄都能用。
其次下联五个字应与上联同样要分别包含“金木水火土”,‘烟锁池塘柳’整个对联的偏旁便看出来了这个要求。
最后,上联词性为“名词、动词、名词、名词、名词”。
所以下联应该也要跟着上联的词性走。
也必须是“名词、动词、名词、名词、名词”来做对应,那么滑稽的事情来了,短时间内,在没有字典的情况下,一个普通的古人,该如何面对这样的题目呢?
而书籍。
在古代又是稀有的,很多古人宁愿拿来当传家宝,也不会流传出去,真正识字多的读书人,都是有权有势之辈,可是再有权有势的人,也不会随时带着一个字典。
光是这个题目,就让在座的读书人们头皮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