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这并不是一场公平的战斗。
后来,很多做了俘虏的印军坦克手并不服气。
为啥?
直到战斗结束,也没有几辆“阿琼2”获得开火的机会。
虽然一些“阿琼2”立即开火还击,但是受到观瞄系统的限制,更受到坦克炮性能的限制,全是在浪费炮弹。
打了不到10分钟,印军坦克手的士气就归零了。
这个时候,印军指挥官也反应了过来。
跟“哈立德2”打对攻战,“阿琼2”确实差远了。
虽然印军指挥官在第一时间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但是已经杀出去的坦克根本撤不了。
为啥?
“阿琼2”的机动性能太过糟糕!
虽然依靠舶来的传动器与悬挂装置,“阿琼2”能够在阅兵式上做一些特技表演,比如零半径原地转向,但是巨大的车重,发动机过低的输出功率,使其在战场上,很难有正常的发挥。
到了夏季,那就更加如此了。
用印军坦克兵的话来说,得像大爷一般把“阿琼2”供着,不然保不准什么时候就会掉链子。
正是如此,“阿琼2”才一直被称为是阅兵场上的坦克。
打不过也就算了,现在连撤退都办不到。
从VN-17率先开火算起,到最后一辆试图通过倒车退下去的“阿琼2”被摧毁,这场由100多辆坦克参与的装甲战,前后也就只进行了不到1个小时,而且最后40分钟几乎都是在追歼逃窜的印度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