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初期项目认证的时候,该企业就认识到,限制中型机的其实就是发动机,因此中型机未必能够赢得空军选型。
为什么?
中型机的动力系统,无非就两种选择,一是单发大推,二是双发中推。
虽然从安全性与可靠性等方面看,后者明显要好一些,而且被广泛采用,ef2000、“阵风”与f/a-18,以及俄罗斯的mig-29都是典型的双发中推中型机,但是从长期装备与使用的效益来看,前者才是最优选择,最典型的就是f-16与f-35,而这两种战斗机都是其所在时代的绝对主力。
要知道,f-16的产量,比同时代的所有双发中推中型机的总产量都要多。
至于f-35系列,更有一统天下的气势。
单发大推更吃香,关键就是装备使用的效费比。
很简单,单发大推的话,发动机就能跟重型战斗机的通用,因此在生产采购,维护保养等方面有着先天优势。
f-16与f-35能够成为世界战斗机,全都是利用了这个优势,即f-16使用的是f-15的发动机,而f-35的发动机也是从f-22a的发动机演变而来,因此能够把决定价格的规模效应发挥到极限。
要知道,在研制先机战斗机中,难度最大的就是发动机。
研制一种第四代发动机,至少需要投入几十亿美元,甚至上百亿美元的经费。
如果产量就那么几百台,平均分摊下来,只是研制经费就高得吓人。
要是把产量提高到几千,甚至上万台,那么平均分摊的研制经费就会低很多,从而大幅度降低采购成本。
拿f-16使用的f-100与f-110来说,其产量都有数万台。
用在f/a-18上的f-404发动机,直接低了一个数量级。
可以说,即便是美国,这个掌握了最先进发动机制造技术的国家,也很难同时开发两种推力的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