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唐朝工科生> 第十八章 既然舍得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八章 既然舍得死(2 / 4)

崔慎又飞快地答复了张德。

老张脑子里过了一遍:卧槽……这特么是九州岛吧?或者是四国岛?不过管他呢,一国之君肯定有点闲钱,能捞则捞啊。现在逮着个亡国之君就说要借大唐的兵力复国,神经病嘛,你不给钱谁给你复国。

嘴上说的是朝贡,仰慕****,实际上不就是哭着喊着天可汗欧巴不要不管我……

神烦啊。

“我们船队停靠,是在黑齿国和耽罗吧?百济也多有在耽罗交易,夏初的时候。多卖点粮食给他们。”

老张琢磨的,是在百济搞种植园经济。最好是种葡萄,粮食产区,还是放在中原好了。反正现在高句丽的西部大臣也不种地,就在那里放羊种麻,他们爱怎么玩怎么玩,这些小国高官老张接触的最多了,很清楚他们的想法。

虽然知道粮食被唐朝控制很危险,可特么有钱不捞王八蛋,老子捞了之后管别人去死。

比如百济有个东南封臣。叫扶余珈蓝的,直接方言:彼时中国王师至,吾愿做天京安乐公。

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唐朝大军打过来,老子特么就去长安做安乐公了。

由此不难看出。爱国主义教育,任重道远啊。

王室来了我带路,这口号喊的,太特么具有前瞻性艺术性了。

“黑齿国已辟一地与华润号,国主黑齿秀,颇有诚意。”

崔慎又提醒了一下张德之前的事情。这事儿得往正月去寻。当时华润号在辽西,刚刚开始建设半封闭式的工坊,然后商号体系内,交易并非是现金。开元通宝永远是不够用的,按照唐朝的铜产量,必定是“钱荒”。

再一个,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大量储蓄的习惯,别说名门望族,就是普通的大户,家中宅院,也多有浇筑铜柱。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铜钱大部分时候,都在地下……

历史延续具备单一性的主体文明就此一家,故而亡国灭种这种事情没经历过的中原之民,消费习惯基本没什么变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