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暴风之眼”嘛,所谓“暴风”。说的是陀螺仪核心外围的“星云物质”。这里讲的“星云物质”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真空气体、尘埃云等,在有背景光源或无背景光源条件下形成的亮星云、暗星云这样的星云状天体。而是以恒星系统为单位。其所含恒星、行星、彗星等天体破碎后形成的大面积尘埃团。
尘埃团的组成物质很复杂,因为位置、核心引力、物质间的化学反应等等影响。会漫反射出颜色、亮度不同的光。从远处看,就像一团星云,因而称其为“星云物质”。
这些“星云物质”如同一个快速旋转的陀螺,围绕中心恒定不动的核心运行。因为这些“星云物质”在外面看类似飓风,所以,陀螺核心便得了一个“暴风之眼”的称号。
一开始,科学界认为“暴风之眼”是一个黑洞,因为只有这样,那些恒星系统破碎后形成的尘埃团才有可能遭受巨大引力而互相融合、渗透,形成暴风姿态。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从射线信息、“星云物质”绕行轨迹、大质量天体特性等方面出发,进行了大量的论证工作,得出陀螺核心并非黑洞,同样也不是中子星、特超巨星这样的天体,而是一种全新的未知天体。
还有一些人怀疑那根本就是伊普西龙人造物,即人工天体。但……这个观点又说不通,毕竟,谁会甘愿毁掉自己的城市,甚至文明,来建立这么一个毁灭天体。
古老文明,太空百慕大,神秘莫测,预示毁灭,形同飓风……不管是“失落之地”,还是“旧伊甸”、“风暴之眼”、“亚特兰蒂斯”这样的名字,总之,对于天涯那边的神秘地,人类既畏惧,又好奇,向往。
其实,“风暴之眼”这个称呼在200年后的今天还有另外一层含义。经过近200年的观察,人们确认了一件事,那些由尘埃团中逸散出的先民遗物,并非全部都是漂洋过海而来,它们中的一部分出现在缓冲带边缘时,曾出现剧烈的时空曲率波动,说明这部分遗物是通过曲速跃迁、甚至虫洞旅行的方式跨越缓冲带30多光年的路程的。
一座伊普西龙城市,代表着什么?代表着庞大的科技矿藏,谁不眼红?谁不欲得之而后快?对于寻常人而言,一件完整遗物(比如兰斯洛特勋爵座驾“白银之轮”上的通用力场发生装置)会带来梦寐以求的财富与地位。对于一方势力而言,那便是星空争霸的资本。于是乎,这200年间。无数团体、组织、个人,想方设法的要渡过缓冲带,抵达对岸的黄金沙滩。
然而。一艘艘战舰无论从哪个坐标点,又以何种曲率进入虚拟空间。愣是没有一艘战舰平安回来过。大约30年前,一艘货舰因躲避仇家追杀,驶入缓冲带某边缘空域,结果却发现一块战舰残骸,根据残骸表面的舰只编号一查,竟然是100多年前驶向“失落之地”寻宝舰只中的一员。
这一幕告诉人们,200年以来,那些“伟(sha)大(bi)”的探险家们并非失踪。已经全部死亡,谁也不知道他们经历过什么。在各式各样的猜测中,科学界更倾向一种解释,那些人遭遇了时空风暴,缓冲带看似烟波浩渺,一望无垠,其实,风平浪静的表面下却是暗潮汹涌,危机四伏。
“风暴之眼”这个词,也由原本单纯的象征意义。增添了一抹浓重的杀机。
不过,尽管它代表着死亡与毁灭,却仍旧吸引着大批冒险家、投机者。“失落之地”就像一个无比性感,无比风.骚的t台走秀女模,说不定哪天心血来潮,便会脱下内衣、丁字裤什么的丢到观众席,哪个性取向正常的老爷们儿能抵挡这样的诱惑?
另一方面,“失落之地”的存在,也间接促成了自由市场的设立。
……
“不错,正是‘失落之地’。”格兰特一脸无奈地摇摇头:“还是靠近核心的中环区。”
这时,尼赫迈亚亦由震惊中回过神来。有些稀疏的眉毛拧成一团,忧心忡忡地道:“本以为走中继站线路会安全。却没想到会是这样的情况。唐方,你有何想法?是冒险一试。还是另谋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