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定义不了别人的道路。
这般看来,定义,实在不是一种很深刻的概念。
后人既然能定义事理,作为后人的后人苏妄为何不能推翻他们的论断,重新定义事理?
到了苏妄这般境界,已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也需要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开创出新的天地。
前人即使踩出了一条通天大道,也只是前人的路,正如前话提过的,道,终究是无法假于人的,旁人开创的道,也终究不是自己的道。
并非因为他人道路上的风景不美,也非这条道路上的人太多,而是因为,你在他人开创的道路上,始终是无法欣赏到属于自己的风景。
他人的道路,风景亦属于他人,而不属于你。
在武道这条道路上,苏妄的所学所见未必浅薄,但与诸位武学大宗相比,他的积累,还是薄弱了些。
所谓达者为师,苏妄从不认为自己是天老二,天下地上独尊的那一个,在求道的这条路上,他一直秉承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精神。
于是,在见识了李探花的境界,并得到他的点醒之后,苏妄满心地以为,凡是走出通天大道的,便一定是正确的,至少,是比他正确的,他就该努力地从他们身上学习,全盘地接收他们的经验。
但他却没想过,许多事情在某人身上是正确的,换了个人,却未必是正确。
就如,换到了他自己的身上!
至诚的路并没有错,错的是苏妄一直观察别人的路,却忘了看看自己的脚下,不知觉,他踏出的脚步,却踩在了别人的脚印。
未能留下自己的印记。
谁又知道,对方的某个脚印会不会踩得太深、太用力了些,里面会不会积了厚厚的淤泥,正等着,爬入他的脚腕儿,慢慢地,拖拽着他,要他泥足深陷。
然而,在这场战斗,他终于参透了这个道理。
战斗,终究是最能使人进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