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义者,利他。有人在危难之中,我们儒家是应该挺身而出,还是为了自身的安危和利益,袖手旁观?”张良大声说道。
随后就是张良和伏念引经据典开始辩论起来,颜路只能在一边看着。
“放肆,你断章取义。”伏念突然用力拍着身前的案几,站了起来。
“如民众不知谦恭,为官者不知清廉,臣下不知忠诚,如果一个国家的百姓都在想着谋害君王,以下犯上,这个国家岂不是陷入动荡,百姓岂不陷入危难?,小圣贤庄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如果我们不传播和平教化之道,反而参与到叛逆的行为当中,岂不是让国家陷入动荡,百姓陷入危难。”
“如果不问青红皂白,一味只要求百姓忠君,难道就天下太平,民众就安居乐业了?《孟子?公孙丑下》之篇讲: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秦吞并六国,天下因战事而失去生命的士兵不下百万。长平之战,坑杀战俘就超过四十万,而受战火屠戮,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平民更是在百万之上!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身为诸侯如果不行仁政,就保不住他的国家;君王如果不行仁政,便保不住他的天下。”张良目光紧盯着伏念大声说道。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忘了后面还有两句:卿、大夫不仁,他的宗庙、家族就会遭受灭亡;百姓如果不仁,就会失去生命。”伏念道。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张良坚定的说道。
“好一个舍生取义,你不惜的是你的生命,还是整个小圣贤庄,甚至整个儒家的生命。”伏念大声呵斥道。
“我没有。”张良辩解道。
“够了,来人。”伏念一甩衣袖,大声叫道。
“掌门。”四个儒家青年弟子立刻出现在大厅,行礼道。
“把这两个背叛儒家的的人,带下去,还有立即派人抓住子明子羽带过来见过。”伏念命令道。
“你想要抓谁?”这个时候,荀子从大门外走了进来。
“师叔。”伏念行礼道。
“这是怎么了,我好想听到什么家法,国法的,就为了什么两个小孩。”荀子道。
“他们都是帝国通缉的要犯。”伏念道。
“哦,通缉的要犯啊,所以你准备把他们交出去。”荀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