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这不是问题,乱世中只求自己能活下来,谁管别家的死活,可问题是,被杨彦抓了个现行,根本无从分辩,一时之间,均是讪讪着无言以对。
杨彦又道:“既是郗公不知情,那杨某自是不敢私放诸位以坏了郗公清名,这样罢,诸位留下与我做工两个月,作为惩罚,其间给食给衣,两个月后再礼送诸位出境,如何?”
这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总不能把郗鉴拉扯进来吧,况且杨彦的态度还算温和,没有打骂,也没有人格上的羞侮,这样的处置算是仁至义尽。
郗迈与周翼交换了个苦涩的眼神,郗迈拱手道:“府君安排,自是妥当,我等认罚。“
杨彦挥了挥手,军卒把一行人带去别处安置。
荀华这才问道:“将军若行仁义,倒不如直接把人放了,必得美名,或者一不做二不休,扣留下来充作劳役,谅那郗鉴也不敢上门讨人,只是……做工两个月能有什么用?”
杨彦苦笑着摇了摇头,他何尝不想爽爽快快,杀伐果断呢,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做上这位置才知道,很多事情不能由着自己的心意乱来。
就说这五百俘虏,杀肯定不能杀,放也要放的有价值,杨彦打算套用解放军的优待俘虏政策,当然了,他不可能惯着俘虏,安排做工是为了让俘虏对东海军多些接触了解,体现出制度的优越性、安稳的生活环境与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与郗鉴争夺兖州民心。
郗鉴有什么?
既不能保境安民,又不能给依附民众温衣饱食,除了虚名,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就是个庸碌之辈,可当时的人偏偏看中这份虚名。
而他能给民众带来切切实实的好处,在安居乐业与虚名渡日之间,他认为兖州民众早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他需要俘虏回去为他宣传,有这两个月的时间,足够俘虏对东海军有个细致的了解。
再换句话说,哪怕没起什么成效,至少也不会有损失。
杨彦望着沂水,淡淡道:“郗鉴好名,我亦如是,俘虏若善用,可抵千军万马。”
荀华明白了,美眸中闪出了一抹心痛之色。
杨彦的每一步,都比别人艰难,看王邃,只领三千军赴下邳就任,就轻而易举的赶走了刘遐,还轻轻松松的收回了徐州军权,再看沈充,率军一万多北上,谁敢妄动?
不过杨彦倒未觉得自己有多艰难,回头递给了荀华一个自信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