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色的董大人迅速地改变了策略,把找儿媳的事儿全交给了董夫人。事实证明他的主意很正确,董夫人挑中的两个儿媳虽出身不是多么显贵,却都是贤淑明理之人。长媳大方能干,次媳伶俐温和,妯娌两个相处十分和谐,各自还把自己院子里的事打理得一清二楚。
不过,苏姨娘是很不满意的。首先她嫌两个儿媳出身不够高贵,长媳的父亲不过是五品官儿,次媳更是某书院山长之女,连个官身都没有呢。
其次,也是最要紧的,就是两个儿媳对她不亲近,见面也不过是叫一声姨娘,反是在董夫人面前口口声声地唤母亲,做足了十分的恭敬。
为这,苏姨娘不光在董大人面前哭诉,还在两个儿子面前挑唆了好几回,的确挑唆得两个儿子跟儿媳都不亲近了。
可惜她的挑唆也只在知府后衙里才有用了。董夫人在杭州呆得越久,贤良淑德的名声就越盛。更何况靖王由太子而皇帝,梅氏一族也跟着水涨船高,愈发地受追捧了。
董大人如此有眼色的人,这会儿还要借着妻子的光呢,哪敢在外头贬低董夫人?且两个儿子跟儿媳不和,连个嫡子都没有,难道是什么好事?
别看男人偏宠妾室,可嫡子的份量是不同的。董大人自己没个嫡子,心中也不无遗憾。若是两个儿子也都没嫡子,一家子全是庶出,外头的名声可好不好听呢?
更有一桩。董大人自己是少年登科,两个儿子却似乎都没继承到他的才学和努力,到现在还只是秀才,连个举人都没考中,要到哪年哪月才能中进士?董夫人挑的次媳,娘家父亲是一院山长,学问是极好的,手下教出了不少举人进士,这是多好的资源啊?
结果次子呢?非但不好好利用,反而跟妻子生疏起来,真是白瞎了董夫人这番苦心。
虽嫌董夫人太过板正又不如苏氏貌美,可董大人只要眼睛不瞎就能看得出来,要掌家理事相夫教子,还得靠董夫人这样的。且两个庶子虽跟她不亲,董夫人挑儿媳的时候却是毫无私心,完全为了董家着想。就是叫他自己去寻,也未必寻得来更好的了。
这么一来,董大人是狠狠教训了两个儿子一顿,连苏姨娘那里都冷落了几天。于是董家两位少爷又憋憋屈屈回去跟妻子和好,而两位董奶奶依旧还跟从前一般敬着嫡母,对生事的姨娘婆婆更没好感了。
这件事儿闹得怪厉害的,董夫人虽然管家甚严,但架不住苏姨娘连着两个儿子都糊涂,自己在外头不收敛着些,倒把后宅的事儿传了出去,弄得杭州城里消息灵通的人都知晓了。这会儿看着两位董奶奶处事得当,不由得都有点儿替她们惋惜——这么好的媳妇儿,偏有人不识货。
虽说暗地里较着劲儿,但无论是沈夫人还是袁夫人,都不会在面儿上露出来什么针锋相对的意思,仍是一团和气地寒喧,且因为袁大少奶奶有孕,话题倒是多了。董家两位奶奶暗暗松了口气,便也就着这话题说下去,一时也并不冷场。
袁大少奶奶是满面春风,嘴里却叫苦:“头一回,也不知道怎的就这么缠磨人,每日里只想吃些古怪东西,倒搅得全家都不安宁。”
这话显然是在炫耀,旁边自有人接话道:“若这样闹腾,八成是个小少爷了。”
沈夫人暗嗤了一声。闹腾那说的是胎动频繁,这口味多变跟是男是女有个屁的关系。现在只管奉承,等生下来是个闺女,那时才叫好看呢。
不过她面上当然不会露出来,只管点头笑道:“口味变了也是常有的事儿,横竖不管想什么,你婆婆总会给你弄来不是?”
袁大少奶奶便笑起来:“可不是。”目光忽然掠向许碧,“沈少奶奶别急,等你有了,沈夫人必也要这般操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