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组虽然有密级,但老实说密级并不高。又属于警察部门,所以记者们才敢不依不饶的围在聚在周围,不停的寻找着可能的新闻线索。
不过这样的擦边球他们敢对警察做,却不敢对部队也这样,更别说新工作地点还是军区后勤处这种高密级单位。
他们如果还敢耍赖,国家安保部门分分钟,就让这帮自诩为无冕之王的家伙,明白明白窥探军方涉密单位,到底是个什么下场。
很明显记者们也非常清楚这点,驱车尾随了一路,当看到卡车驶进军区后勤处,果断叫停司机,悻悻的调头回各自单位复命去了。
侦查技术革新组面对的骚扰终于过去,下面各小组也恢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曲森的小组按照要求,开始对普侦二型警用无人机做最后的完善。
刘大姐对无人机外壳又做了细节修改后,在底壳加上了红蓝两色的小型警灯,再配上无人机本身白底蓝字的涂装,让老百姓远远的一看,就知道这是警用装备。
考虑到夜间维护秩序的功能性,设计中又添加了一款可旋转的射灯,取代了原来挂载的电击弹发射器。
评估组在看到样机后,对设计非常满意直接拍板通过。
接着曲森和刘志全就忙了起来。因为预计在演唱会时“隆重”登场的十架普侦二型无人机的主板,全部都需要俩人纯手工焊制。
装备革新组那面,也在为无人机赶制专用的射灯和广播组件。
组里人正忙的时候,花城市局把第二批无人机学员也派过来了,而且一下派来了二十个人的学习队伍。
从规模就能看出,花城警方的目的明显不止是为了保障演唱会召开时,有足够的无人机操控员。
果然,当天由花城市局提出,委托省厅转交的普侦一型、二型,技侦型、干扰型,四款无人机的实验性列装申请,便正式交到了“75工作组”。
申请的到批复后,意味着在第二批二十名无人机操作员培训完毕后,无人机设计小组的四款无人机将基本定型,进入正式的实战测试阶段。
十月底香港某歌星在花城举办万人演唱会的时候,现场除了有大量的娱记跟踪报道外,还出现了很多正式媒体的采访记者。
当然后者对演唱会如何并不关注,采访的重点是当天晚上正式亮相的警用无人机。
记者们从各个角度拍摄了大量无人机工作状态下的照片和录像,采访了花城市局的领导,还有“75工作组”的黄安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