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有人比喻说,中国人如果娶了个俄罗斯老婆,就等于娶了只大白兔,超好养活,每顿饭扔根萝卜或是大白菜就好,绝对吃得倍儿欢。
赫鲁晓夫曾描绘社会主义是顿顿土豆炖牛肉,可现实却是食物短缺的俄罗斯人并没有足够的供给。
为了让有限的食物吃得更久,人们通常会把东西腌了,比如香肠、腌西红柿罐头。要么就省着吃,时间一久,食材必然不新鲜,那怎么办?
想办法掩盖。
这个年代俄罗斯有一种流行的炖菜叫okroshka(切成小块),把小香肠、黄瓜、萝卜头全部切成小块,放在格瓦斯和酸奶油拌的汤里煮。这些东西都在一起煮,再加上酸的汤,就尝不出原来的味道到底咋样了。
所以可怜的俄罗斯人民对吃饭这件事情从不讲究,只要饿不死就好了。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他们乐于接受外来的饮食文化,并且很会创新。
比如饺子。俄罗斯也是有的,但只要尝一颗,你就能明白什么叫作战斗民族的饺子。
皮儿和我们吃的没什么不一样,但战斗民族的饺子馅儿就十分彪悍了,可以是樱桃馅的、苹果馅的、土豆馅的,诸如此类的素馅儿。也可以是各种肉类混杂在一起的杂肉馅、油渣馅……
至于吃法,撒上香葱、淋上奶油……
还有烤饺子串,了解一下。
所以对于俄罗斯美食、或是说这个年代的苏联美食,李亚东只有六个字想说:在下,甘拜下风。
走到餐台前一看,mmp的,果不其然,这雪花飘飘的天儿,八道菜里有六道是冷的,其中一盘生肥膘猪肉,自带护体光环,硬生生的将李亚东逼退两米开外。
“呸!我去……这啥呀?”食堂里响起一阵骂骂咧咧的声音,还有一阵哄堂大笑。
饿得前胸贴后背的齐虎,盛了一碗酸奶油与胡萝卜、洋葱丁同煮的汤,直接一口闷,等闷完后,才发现刚才好像喝了一泡尿。
令李亚东费解的是,一行香港同胞,慢慢悠悠地,居然也能吃得下。
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