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倒是想继续卖图稿,只是再能干,脑容量有限,也折腾不出什么来。她倒是知道不少现代流行的衣服款式,可那些哪能照搬到古代?
改了那一本,就已经是极限了,想自己创新,抱歉做不到,她又不是服装设计专业的。
攥着一百两银子,还被教育了一通,夏挽秋忽然发现,自己好像走进了一条死胡同。
在古代挣钱……真没小说里写的那么容易!
经了这么一遭,她才算是彻底消停了。
夏挽秋不折腾了,府里倒是安生了不少。
赶到快过年时,郑氏把夏初拘在自己身边,看她写礼单。
翻了年,夏初也就虚九岁了,原先她没想着这么早就开始教自家姑娘管家理事,却不了还能有这样的转折。现在想教一教,也只能学个囫囵吞枣,就看她悟性了。
等他们走了,谁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老太太看着对夏初好,可谁知道内里怎么想?
郑氏会这样想,也是人之常情。唯有血脉二字才是最亲,老夫人凭什么放着亲孙女儿不教,反倒对她一个小毛丫头好?
她心里也知道老夫人是好人,也不过就是求个心安。
她写一点,就问两声,再讲解几句,不求她全明白,只消知道个大概就好。
夏初装着吃力,记一点,忘一点,就像个真小孩似的,没叫看出一点破绽来。
这些她都懂,甚至能比郑氏做的更好,唯一需要记下的就是家谱族谱上的人,外祖父家的人情往来,自家的人情往来,是什么官儿,有什么样的习惯,这些比较细致的东西。
一般来说,女儿家是不用特意去记这些的,等嫁了人,过上几年,自然就都记得了。便是自个不记得,也自有人帮忙记着。
唯有培养宗妇,才要学这些,但也多只是记下族谱上的亲眷即可。
夏初不同。
她小时候就是准皇子妃,需要记住的人不计其数,从朝堂官员,到各个皇子派系的人手,样样都要往脑袋里挤,免得一不小心开罪了,给自家找麻烦。
等当了皇后,那也是各家大人、命妇、少爷小姐们的习惯统统都得了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