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他在养殖场工作,后来赵刚发现这个小伙子不错,就把人要了过去。
他居然很快就学会了挖掘机,铲车的使用,赵刚曾经和宋玉安感叹,以这个小伙子对机械的敏感,如果当初能好好上学,能有什么样的成就还说不定呢。
但小伙子已经娶妻生子,他也不想再进学校了。宋玉安当时就留了一个心,现在砖厂开了,又全部是新设备,宋玉安觉得,交给何大管理,再适合不过。
他当初对何家,算是雪中送炭,虽然承包了他们的土地,但是半点没让他们吃亏。
去年何宝贵被当初勾搭的那个小姐卷完了钱跑了,穷困潦倒的回来纠缠他们,还是宋玉安帮忙把人弄走的。
这几年何大的娘不论做什么好吃的,都会惦记着给宋家宋一些。是知恩图报的人家。
把砖厂交给何大管理,宋玉安放心。
果然何大也没叫他们失望,跟着北京宋机器过来的师傅学了一个多星期,就牢牢记住了机械的使用方法,泥土的硬度,湿度各项数据也背得清清楚楚。
这边回砖厂开工,那一天的生产量完全不是普通小窑能比的,更别谈它的价格只要青砖的一半。
别说小的那些青砖厂了,少了宋玉安这个大客户,红砖厂的生意都没有以前火爆了。
宋玉安不愿意把人逼到绝路,所以就和十里八乡的小窑厂说了,愿意接收他们的工人。
这种小窑厂挣得也就是个苦力钱,经常是一家老小的上,宋玉安开的工资算下来和他们烧砖也差不了多少,最重要的是没那些辛苦。他们考虑了之后也就同意了。
其中还有人是打着来偷师的打算的,但是真的上手了以后才知道,这设备不是一般的贵,至少现在他们买不起,只能静下心来乖乖做起了工人。
图纸交给徐师傅负责,砖厂交给了何大,宋玉安又一头扎进了研究所,他今年培育的石榴成果不错,十四种父本,有八种授粉成功,现在十石榴已经长得核桃那么大了。
杨教授的几个学生每天做记录,施肥浇水抓虫都不假于人手,就怕请来的人弄坏了他们的宝贝石榴。
这么多科研人员,今年的成果也不少,杨教授带着两个学生研究了几年的糯玉米,采用了玉安1号的一部分基因,现在已经成功背包,且70%的背了双包,只等成熟以后看口感如何。
还有另外一个研究人员,他研究的是黄豆,今年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宋玉安的这个研究院,越来越有前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