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冉也定了定心神,开口缓缓说道:“前辈对《诗经·伐檀》中的理解说的是大人君子都是吃白食的,晚辈以为这论点大错特错”。
公孙冉根本不给那人开口辩驳的机会,直接开口说道:“《诗经·伐檀》一文,其真正的意思,其实本来就是百姓对圣君贤相的赞誉,《伐檀》云: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懸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不播种来不收割,哪里有三百困禾可以独取,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挂?那些君子大人,不会白吃闲饭。这样看来意思就是很明显的了。难道在座的各位同道家这位前辈的意思,是大人君子们都是吃闲饭的了?”
妙哉!
端木璟一声叫好,没忍住身子贴在宽大的树干上,双手却放开来合击着自己双掌,口中却压低了声音惊呼一声:果然是妙!
这个公孙冉反应实在是太迅速了!不能不说是急中生智。
然而端木璟却不知道,正是因为自己的这一声惊呼,已经将自己暴露在了在辩合场中的高手之下。树上竟然有人!只是,就算发现了,谁都没有过多提出,树上这个人一直不做声,显然是别有居心的,身份不明确,若是帝国的人安排在上面的,说出来了岂不是尴尬。
好在发现端木璟行踪的人毕竟是高手。高手意味着人群的个中翘楚,个中翘楚自然也意味着数量的稀少,发现端木璟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心中想的其实还是和端木璟一样的,公孙冉这话,实在是太妙了!
道家的那人因为自己无意之中说错了话已经不知道该怎么样了,公孙冉这时候马上反应过来说话,将众人的注意力从道家那人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同时放过道家一马,只说是他们两个对《诗经·伐檀》的理解有出入,并不提及道家的口误,算是无意中偷换了全场关注诡辩的人的概念,但对于道家来说却恰恰是现在所需要的。
之后,所有人都必须认清一个事实。那就是《诗经·伐檀》一篇中“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句话就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说“大人君子都不是吃白食的”。若是反对这个观点,那么你反对的就是整个帝国,偏偏这个地方,公子蒙恬都在,你难道还能继续保持你的观点,说是“大人君子的确都是些吃白食的”?
相当于是公孙冉将道家生死存亡都交给了道家的那人,由着他们自己做决定。然而其实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
表面上看,只要不承认公孙冉提出的这个论点的话辩合就会继续下去,但是实际上是得罪了帝国。生命尚且不可以保证,又怎么还在乎输赢呢?
所以说,其实道家根本没得选,只能承认公孙冉所提出的这个观点,这样一来,名家还是在这样一场辩合中赢了。道家没得选,但是名家却是无论如何都会赢!
名家公孙冉,好一个雄辩之才!
并且从今以后,只怕这《诗经·伐檀》一篇的真正意思就是歌颂圣人君子们可以使得天下太平,他们是不会吃白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