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书的名字……要叫肖申克的救赎?而不是安迪的救赎,或者傅瑞德的救赎?
这本书,穆钰诚看得很快。
是的,虽然他也确实看得很仔细,但无奈书的篇幅不大,剧情进展得很快,节奏紧促、构思严密,绝不灌水!
杨轶在改写这本书、这个他前世非常喜欢的一个故事的时候,结合了原著和电影,内容上稍有增加,可是依然是在合理的范畴。
不知道看了多久,但肯定没花多长的时间,穆钰诚就快要翻到了最后,他看到安迪在傅瑞德以为他要自杀的那一夜,忽然仿佛空气中蒸发,消失在了肖申克监狱里的时候,穆钰诚震惊了!
尤其是看到监狱长无意间发现了安迪花了将近二十年挖出来的那个洞之后,穆钰诚明白了!
还是越狱!
穆钰诚也服气了,虽然他之前看到书里介绍安迪跟傅瑞德购买一把小锤子的时候,就隐隐有了预感,但他看了后面安迪在肖申克监狱里积极做出来的一切,又觉得这个人不会越狱……
没想到安迪这个人,谋划如此缜密、长远……穆钰诚更是隐约明白了为什么杨轶要用傅瑞德的视角来描写整个故事。
只有这样,才能将事情的突然性、意外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啊!要是读者们都是以上帝视角知道了一切,那这个故事或许就会变得俗气!
等等,为什么自己会觉得越狱俗气?
穆钰诚大惊,他发觉,自己不知不觉,已经将这本起初不起眼的小说,代替了《越狱》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
《肖申克的救赎》最后发生的故事,依然扣紧穆钰诚的心弦,不过此刻的穆钰诚记忆更加深刻的,还是安迪的逃脱!
穆钰诚合上书之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虽然有许多不舍,可是,读完这样一本书,穆钰诚有种高/潮后绵绵的满足感。
这样的故事,就好像心头的一颗痣一样,摘不掉,就一直堵在了那里,又好像一壶芳香四溢的浓茶,让人回味无穷!
穆钰诚忍不住打开了手机,找到那群书友们,看看他们看完这本书之后有什么感想。
为了不剧透,有人建立了一个阅后畅聊的小讨论组,穆钰诚加进去之后,看到一群人在激动地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