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正鸣追忆道:“在下有个秀才的功名,也读过不少文章,可这样的写法,我只在乐州见过一次……”
心中激动的他又向人询问了好久,才听说写特刊的人已经回浦化镇了。跟家人商量了下,他毅然决然的一路追了下来。
南下的路上他见过了镜报,又听说了萧靖的不少事迹,自然认定了在乐州写报道救人的就是萧靖。所以,一赶到浦化镇他就马不停蹄地跑来见“恩人”,没想到还真被他找到了正主。
听他讲完,萧靖搔了搔头道:“那都是猴年马月的事了,实在不值一提。”
唐正鸣正色道:“恩公此言差矣。小小的一篇报道便活人无数,这可是莫大的功德,怎么能说不值一提呢?据在下所知,河东一带有不少民众都说乐州那篇文章是现世的菩萨所做,他们烧香的时候还会称颂呢。”
萧靖惊得眼珠子差点掉出来。自己不过是做了点应做之事,不至于获得这样的待遇吧?
“所以,你大老远跑过来就是为了来谢我的?”既感动又有点无奈的萧靖看了眼地上那个装着土特产的包裹,小心翼翼地问道。
“是要当面对您说声谢谢。不过,还有更重要的事。”他咽了下口水,鼓足勇气低声道:“在下想加入镜报!”
萧靖错愕地望着唐正鸣,连话都说不出来了。余光一瞥,他发现凌公子也煞有介事地点了点头。
踏破铁鞋无觅处,莫非今日要双喜临门了?
萧靖扬起了嘴角,微笑道:“请问唐公子为什么要加入镜报?”
唐正鸣把头扬起了四十五度角,一脸憧憬地道:“因为在下亲眼见证过了。镜报能帮助天下百姓,也能做些实事!读书是为了什么?不就是安世济民么!若是能做下萧公子这样的善举,便不枉了这些年的苦读。”
萧靖试探着道:“那,你不考功名了?毕竟,读书做官才是正途。你还年轻,前途无量,何必早早的灰心丧气?”
唐正鸣黯然道:“功名……咳,不瞒萧社长,唐某已然心灰意冷了。”
既然人家不愿说,萧靖也不好多问。想了想,他又道:“那,你的家人呢?莫非,你孤身一人来浦化镇,把他们都丢在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