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暴中心
风暴开始之前
#
“等一下,回来!”就在汤勺跑去准备塑性炸药和定时器的时候,夏言喊住了他。破坏性实验并不用着急,介面层另一边的物质看样子也不会穿过介面层,不然徐老虎早就浮上来了……不然这也算不上什么异常了。库斯科事故的一些报告已经在军官和高级研究员们之间分发开了,夏上校从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个教训,就是不要着急使用破坏性的手段。
如果破坏性的实验手段方便快捷有效,那也最好是由继任者来执行。
其他发掘队员们花了十几分钟组装好“乔”,在它身上挂满了各种传感器,就等吊架运到了。他们一开始还担心车爬不上南边的陡坡,好在巴拿最终还是找到了路,赶在所有人开始无所事事之前抵达了现场。
“来三个人搭把手。”军士长把车停在铁丝网下,那里有几个树桩,他不敢冒冒然把车开上去。
他们花了大约半个小时加固地面,埋设预制桩基,树立吊架,把“乔”吊上去,放到水面上。当一切准备都就绪的时候,天已经蒙蒙亮了,周围的山峰上都散发出同样的金色光晕,只有这片半山间的谷地还浸泡在朦胧的的黑暗中。
夏言打开他的笔记本,从上衣兜里掏出一截铅笔,记下时间:
20170311,未定名异常,时间0615,测试01。
他知道自己的DSU会记录下所有的事情,只要回到最近的常设研究站,躺在机器里睡上一觉,就可以自动汇总成一份只有少许语法错误的文字报告。
不过不管怎么说,在现场做笔记都是一种好习惯,可以帮助他整理思路,从自己在现场记录的文字出发展开成完整的报告,相对来说也比修改自动生成的报告更简单些。
有时候,夏言看到AI自动从表层意识中生成的报告,就会产生一种“这他娘的是在说啥?”的感觉。因为基金会的现场工作总是需要发现和命名一些新东西,而DSU对所谓的“感性认知”的记录又不够完整,所以在事后看起来,总会有一些情绪上的偏差。
夏言甚至还认为第一时间对目标的描述是最准确的,就像是一种很难被数字化的直觉。如果他觉得什么地方有疑点,他就会先记下来。
“开始下降了!”
“明白!开始下降了。”
如果乔是个真人的话,他应该是一个体重两百公斤的大胖子,做了太多的整形手术,以至于他的身体里充满了塑料,还有一大堆电子设备。如果它旋转起来,或者从索具上脱落,可能会造成一些大家都不愿意面对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