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同样是“每月三分利”,该如何解释,全凭一张嘴和一颗良心,即便是现代人,乍一看每月三分利,大部分也以为是一年百分三十六的利息,却不想既然是这样算,为何不按年利率写?
有心算无心之下,百姓根本有口难辩,因为自己早就暗了手印肯定了这纸契约。就算有想明白的,因此有了矛盾向官府打官司,就全看县令该如何裁判。
要是个有良心的,按她第一种方法算,不过是多出一些冤枉钱;
可要是个没良心的,和大户串通一气的,那就是买命钱了!
以工代酬,要工作到何年何月?!
在祝英台的细细解释下,梁山伯也终于发现了事情的不对,他不似马文才,对数字并不敏感,也正因为如此,当他终于明白那些借据代表着什么时,后背上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们以为我没看出来,哄着我去为他们讨要……”
梁山伯只觉得遍体生寒。
“这么恶毒的利钱,怎么可能有人承受得了?”
“梁山伯,希望你能坚守良心。”
祝英台惆怅而叹:“现在百姓们唯一能倚仗的,只有你了。”
梁山伯默而不语,并没有如祝英台所愿的那般做出肯定答复。
看着梁山伯没有说话,祝英台一颗心渐渐沉了下去,失望道:“怎么?你是怕那六家报复么?还是怕杨勉用粮仓亏空要挟你?”
“我在想,就算我现在痛陈利害,让那些百姓立刻想办法还粮,是不是就真有人还。”
梁山伯表情苦涩。
“你还记得我们遇见的那个老农么?”
“他曾说,其实有许多人家是不缺粮种的,甚至有些根本不会被水淹没的良田,其主人也要在抢收后毁了自己的地,去白得那些‘不要钱’的粮食……”
“还有些人,就是认定官府不会不管那么多人,根本就没想过还的。”
梁山伯看着依旧懵懂的祝英台,在心中自嘲。
他怎么能指望祝英台听得懂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