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农批市场销售者无法提供可溯源凭证的食用农产品禁止入场销售,对无法提供,产品质量合格凭证的食用农产品进行抽样检验或者快速检测,检测结果合格的方可进入市场销售。()
35、蜂产品口服液、王浆粉属于食用农产品。(x)
36、进口冷冻冷藏肉类和水产品有检疫合格证明即可上市销售。(x)
37、集中交易市场销售者禁止采购、经营法律法规禁止生产经营的食用农产品。()
38、销售食用农产品不需要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
39、农产品批发市场统一格式的销售凭证,可以作为销售者的销售记录和其他购货者的进货查验记录凭证。记录和销售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6个月。()
40、集中交易市场经营猪、牛、羊肉等重点畜禽产品的经营者应严格落实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确保购进的产品来自定点屠宰厂(场),批批查验其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猪肉还要查验非洲猪瘟病毒检测结果报告),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不准销售。()
41、各种肉类罐头、肉类熟制品,不属于食用农产品范围。()
42、贮存食用农产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污染,保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所需的温度、湿度和环境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用农产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272—
43、销售者委托承运人运输食用农产品的,应当选择具有合法资质,能够保障食品安全的食用农产品承运人。()
44、销售即食食用农产品不需要如实标明具体制作时间。(x)
45、进口食用农产品的包装或者标签可以不标示生产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
46、可拣选的果蔬类食用农产品带泥、带沙、带虫、部分枯萎,以及可拣选的水产品带水、带泥、带沙等,不属于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六项规定的**变质、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等情形。()
47、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发现场内食用农产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应当要求入场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依照集中交易市场管理规定或者与入场销售者签订的协议进行销毁或者无害化处理,如实记录不合格食用农产品数量、产地、销售者、销毁方式等内容,留存不合格食用农产品销毁影像信息,并向所在地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销售者停止销售六个月。()
48、因标签、标志或者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被召回的食用农产品,应当按照要求采取无害化处理、销毁等措施,防止其再次流入市场。(x)
49、市、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无权检查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销售者、贮存服务提供者的食用农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落实情况,不能查阅、复制与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记录、协议、发票以及其他资料。(x)
50、市、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有证据证明不符合食品安—273—全标准或者有证据证明存在质量安全隐患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食用农产品,有权查封、扣押、监督销毁。()
51、精炼植物油不属于食用农产品范围。()
52、中成药不属于食用农产品。()
53、茶是食用农产品。(x)
54、果脯,蜜饯,炒制的果仁、坚果,不是食用农产品。()
55、食品厂生产的一公斤装鸡肉丸子是食用农产品。(x)
56、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建立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档案,记录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基本情况、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等信息。()
57、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不得进行网络交易。()
58、通过自建网站交易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其网站首页显著位置公示营业执照、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
59、取得食品经营许可的食品经营者通过网络销售其制作加工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生产许可。()
60、对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查处,由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所在地或者生产经营场所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管辖。()
61、两个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都有管辖权的网络食品安全违法案件,由最先立案查处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管辖。对管辖有争议的,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管辖。()
62、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对网络交易活动的直播视频保存时间自直播结束之日起不少于两年。(x)
63、网络交易经营者自行终止从事网络交易活动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在其网站首页或者从事经营活动的主页面显著位置,持续公示终止网络交易活动公告等有关信息,并采取合理、必要、及时的措施保障消费者和相关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64、个人从事网络交易活动,年交易额累计不超过10万元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的规定不需要进行登记。()
65、网络交易经营者以直接捆绑或者提供多种可选项方式向消费者搭售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醒消费者注意。()
66、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应当要求申请进入平台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者提交其身份、地址、联系方式、行政许可等真实信息,进行核验、登记,建立登记档案,并至少每六个月核验更新一次。()
67、网络交易经营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