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有反心,皇帝和朝廷都知道,只是秦王这人与世家也更是不合,若非如此,皇帝也不敢与世家在朝中暗斗如此明面化。
如今兵部若将各路援军派往秦王麾下。秦王自然明白是为何。这秦王未必就不做个顺手推舟,将那些援军在战场上消耗殆尽。
柳恒此时的心既惊又忧。
惊着,是皇帝在京中竟然已经如此堪忧。忧的,是柳宗桓去了秦王麾下,是九死一生。他有两子,长子柳宗沐前年外派到川地担任县令。那是秦王地盘,也是身处险地。
如今柳宗桓更加是要派往秦王麾下上战场。这让他如何不忧心?
柳恒心中复杂,面上却是半点不露。
只听长乐又道:“圣上担心援军混杂,秦王麾下难以指挥,故而在等有人自请为将,统领各地援军。”
柳恒闻弦知雅意,拱手说:“卑下愿为陛下分忧,还请殿下成全!”
“柳长吏既是为国分忧,本宫自无不可。柳长吏可带五千精兵北上。尚有何要求,本宫也一并应了。”
长乐也已经想明白李钰为何不直接快马来信,而是让宜安公主前来。一则,陇右战况不知是真是假,他需要留个时间判断。二则秦王消耗越大,打退突厥后对皇帝越有利。
三则,柳恒于长乐经略使极为重要。与宜安公主同来的,还有几个人。那接个人虽然不能替代柳恒的作用,也可在柳恒去后帮她分忧,控制住局面。皇帝甚至是有想着帮她将整个江南东道南部都揽入囊中,
长乐虽不赞同这同室操戈的做法,但她远离朝廷,此时只能作为皇帝奥援,而不是拖后腿。
柳恒本是武将,因为皇帝需要,他居于福州,远离战场数年,本已心安。只是如今次子面临危局,他如何能坐视?
只是此时局势复杂,他要统领一群来自各地的杂兵。即便他乃是朝中名将,若要他在短时间内将那些部队有一战之力,也是信心不足。
长乐此时大方,他也不客气:“卑下确有不情之请。一则愿携带海盐上路。陇右恐怕粮草不足,可用海盐换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