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梓暗地算了一下,说道:“若是进水半尺,一亩可得四十石左右。”
“晒干半尺水需要几日?”
“此事,谁也没定数,若天公作美,或许半月便可,若天公无成人之美,一年都可能无法晒干。”
柳恒听他如此说,也便不再问了。他又见那些妇孺将桑条插入土中,而池塘内有人弯腰不知在做甚。
他抚须问:“子瑕,塘中之人可是在种莲?”
冯梓颌首,道:“确是种莲!”
柳恒心想冯梓要种莲,这未必不是福州百姓生财之道。这莲子种出来也是能卖钱的。他又问道:“塘中可是要养鱼?”
“自然是要养的。”冯梓指着塘基,说。“长吏请看,桑树重的不密,其间还可种草。种草可以喂草鱼。再养数种鱼,吃水藻、小鱼小螺。鱼塘中便可养上数种鱼。还能种莲收莲子、收藕。”
他说罢又指着塘基说:“鱼粪、莲叶腐烂落入塘底化为塘泥。来年将塘泥翻上塘基。塘泥肥,可养草、养桑树。草可喂鱼;桑叶可喂蚕。这桑基、鱼塘,可相辅相成。”
柳恒缓缓点头,说:“此法确可使不宜耕种之地变废为宝。”在柳恒眼里,若是可以耕种,那自然不能用来做这桑基鱼塘的。
冯梓也没想让人将农田变成鱼塘。
此时还不是未来养鱼比种粮收入更高的时代。粮食方是保证一家温饱的关键。
在此时,一家若是能存下一家三年口粮,便可是做小康之家。只要有粮,不犯兵祸。不管年景如何,大抵都饿不死。
若没有粮食,或粮食卖钱存起来,一旦饥荒,当初一担粮卖得的钱,恐怕买不到一斗粮。故而铜钱也好银子也罢。那都是身外物。
就普通百姓而言,粮食才是硬通货。虽然粮食保质期甚至比布匹才短,却是百姓的根本。因此农田便是百姓的民根子。如何能开挖成鱼塘?
柳恒又道:“子瑕可愿将此法授予百姓?造福乡梓?”
“自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