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长辈啊,晚辈啊,每次章惇那院子都满满都是人,每次到了问候家人的礼仪中,苏允整张脸都要笑僵了。
虽然说知道这些天马上就要公布进士榜,已经是尽量在减少流程,以免与公布进士榜有冲突,即便如此,流程依然很是繁琐。
苏允甚至怀疑,宋人不愿意和离,有没有一种可能是——结婚这种事情一辈子一次就足够受了!
苏允又想起来,为什麽当年苏轼的母亲要资助自己的父母结婚,这会儿才算是明白了。
这麽繁琐的婚礼,没有钱根本就操办不起来好麽!
苏允这边每一个环节都是花钱如流水,若不是他来京之后搞了个鸡蛋灌饼,现金流充沛,估计连婚礼都没有钱搞了。
实际上章惇那边也难受,苏允要花钱不假,他嫁女儿花钱一样也不少。
嫁妆只是其中的大头,实际上在这些程序之中,什麽纳采丶什麽纳币之类,亲属都会到场,到场就要摆宴席,亦是花钱如流水。
章惇志向远大,因此为官上也是清廉,基本不会在钱财上动手脚,靠的基本上是自己的俸禄。
虽说宰执的俸禄很丰厚,只是一大家子用钱的地方也多,储蓄并不算很多,操办起来这些亦是有些吃力。
苏允知道这个情况,在彩礼之外,又给章惇送过去大笔钱,毕竟彩礼都会让女儿嫁过来的时候一起带过来的,章惇也花不得。
章惇感慨道:「好在自己只生了一个女儿,不然连女儿都嫁不起了。」
苏辙闻言沉默了。
他最近又生了一个女儿……加起来已经有五个女儿了。
他这次帮苏允操办婚礼,不仅知道结一次婚男方家要花多少钱,女方家要花多少,他大约心里也有了底。
不能再生了!
这是苏辙这会儿的想法。
苏允见苏辙模样,肚子都要笑痛了。
他想起历史上苏辙晚年的时候,还真的是嫁女儿嫁穷了。
苏辙生了三个儿子,五个女儿,后来他已经是当上了宰执,但却连汴京的房子都买不起。
「子由有五女,负债如山积。」
在与好友章惇通信时,苏轼想到弟弟苏辙的近况,不由这般写道。
就在前不久,为给小女儿陪嫁,苏辙不得不「破家卖田」,得9400贯钱,方才凑齐了一份嫁妆。
嗯,宋人生女儿当真就是赔钱货。
自隋唐而上,世人无论入仕还是通婚,首看家世门第。
五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也就是说,宋人娶亲嫁女,已不太看重家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