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不过短短数月时间,苏公子摇身一变,竟已经是一个经义大家了,小人当时真是有眼不识泰山了。」
苏允见得甄时选一脸的钦佩以及意想不到,顿时有些失笑,道:「这也没有什麽,不过是备考科举时候,研究了一下经义,觉得前贤解读圣人之意并达,便试着解说一番。
没想到这书竟是流传出来,让官家看着了,官家给予我这个机会来讲经,实际上我内心亦是惶恐矣。」
甄时选嘿嘿一笑,低声道:「公子别太谦虚了,官家对您极为看重……」
他左右看了看,低声道:「……官家看您的三国演义不下五遍,您早就简在帝心了,您今日只管大胆的讲,其馀的自有官家为您做主。」
苏允闻言一惊,想要起身为甄时选行礼,感谢他透露这个关键信息,甄时选却是一下按住了他的肩膀,低声道:「您别起来,以免引人注意。」
苏允微微吸了一口气,道:「甄中贵,您屡次帮我,我都不知道该怎麽感谢您。」
甄时选连连摇头,道:「我们都是官家的人,官家喜爱的人,便是我们尊敬的人,官家厌恶的人,嘿嘿。」
甄时选脸上露出厉色,那句嘿嘿意味着什麽,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苏允忽而想起来皇城司那个特务机构,心道这甄时选大约便是里面的人吧。
后世的人一说起古代的特务机构,第一时间想起来的便是锦衣卫,东西厂,但宋朝的皇城司其实并不亚于锦衣卫。
赵匡胤当时能够黄袍加身,便是利用当时后周没有一个可靠的信息渠道。
当时后周的宰相范质收到消息说辽国联合北汉政权要南下进攻后周,没有办法验证这个消息的真假,所以只能直接安排赵匡胤率领大军北上御敌。
赵匡胤便是利用这个,将军队都抓在手里,随即发起政变,夺了后周的天下。
赵匡胤有鉴于此,于是重建武德司,也即是后来的皇城司。
赵匡胤得国不正,因此心思极为敏感,自然而然,皇城司也藉此大肆扩张其势力。
而后来赵光义登基,赵光义得位亦是不正,抢了侄子的皇位,还逼死了侄子,他的内心比起赵匡胤更是敏感,于是皇城司迎来了第二次的大发展。
经过两代帝皇的大力支持,皇城司早就发展成了一个庞然大物,根系扎入朝廷的方方面面。
苏允顿时对这个甄时选既是有些忌惮,又有几分重视。
别看他外表是个小黄门,可能还是个大特务,触手可能触及汴京的方方面面了。
苏允等候了将近一个时辰,外面天色大亮的时候,赵顼带着章惇等人前来了。
之所以说是带着章惇等人,是因为其他的人苏允并不认识。
不过瞧其在赵顼身后的站位,左一应该是王珪,右一当是新任枢密使孙固,而王珪身后的当是蔡确,然后与章惇并排而走的便该是张璪了。
今日是小经筵,除了宰执之外,其馀的人都没有来,范围并不大,但并不意味着这场经筵的分量就轻了。
苏允忽而理解了为什麽张璪会对自己的出现那麽紧张,因为孙固乃是坚定的旧党,他忽而取代冯京为枢密使,这很大程度表达赵顼的态度,现在赵顼又为自己开办小经筵,在某些人看来,政治风向已经在改变了。
不过苏允其实知道,赵顼其实一直都没有改变他的坚持,直到他驾崩,依然在坚持变法改制。
不过苏允忽而想起,之前他听章惇说赵顼生了一场大病,卧床好一段时间,最近才算是好了些。
结合孙固的上台,苏辙的回归,给自己开办小经筵……苏允眉头挑了挑——跟赵顼生病有关系!
苏允又想起,听说历史上赵顼临终前,嘱咐高滔滔召回司马光丶吕公着等旧党以抗衡新党,以免孤儿寡母被新党裹挟。
所以,赵顼大病一场,对自己的身体没有了信心,因此在做一些准备,防止有一天他突然暴毙,朝政不被新党彻底把控?
苏鱼皱了皱眉头,那赵顼抬举自己,难道真是因为欣赏自己?
毕竟若是做平衡朝政的准备,自己这个连小卡拉米都不算的布衣,自然不在这迫在眉睫的准备之内,所以,大约只是一个展示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