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张乘风基本都待在襄阳府,也没去其他地方。
经过这一年多的发展,整个襄阳府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光是在册的人口,就从他刚开始接手的时候30万人左右,暴增到了70万,当然这其中自然增长的只是少数,大部分都是从其他地方移居过来的。
北地鞑子治下逃难过来的自不必说,来者不拒,来了就给他们安排地方,分田地。
其他宋地,也有不少人迁徙过来,张乘风同样也是来者不拒,愿意落户襄阳的,全部给与官方身份。
为此,周围的几个路都对张乘风有很大的意见,还纷纷上书要求处理张乘风。
可张乘风才不在乎,一方面说着以后注意,一方面好好的招待朝廷派来的人,各种炒菜,火锅加金银,同时来送给他两箱六味地黄丸,其中一箱给皇帝。
当然,这都是从商城里面兑换的。
至于明面上的上表,张乘风也让府衙里的师爷帮忙写了一个。
内容就是先对着皇帝一顿吹捧,然后说明襄阳府是抗鞑子前线,人丁越多,襄阳越是稳固。
事情就这么平息下去,其他州府官员那叫一个气啊。
可他们无论如何围追堵截,也堵不住那些百姓想去襄阳府。
虽然红薯土豆这些高产作物是很难封锁的,周边地区有些人也开始在搞这玩意。
但是襄阳府那是真安定,农民税收低,只有十税一,并且是按照收入来的,50岁以上老人和15岁以下孩童都不需要交税。
最重要的,是没有赋!
在襄阳,没有官员敢乱加赋加税。
因为谁敢这么搞,说不定第二天,他的举报信息就会悄悄的被送到襄阳城,倒是后等待他们的,轻则罢官下狱,重则直接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