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老爸的腿真的好了?”妹妹郑娜惊奇地问。
“嗯!”郑涛肯定地点点头。
“哇,太好啦!”全家人一片欢呼。
“老爸,”郑涛嘱咐说,“您刚能走步,不要过于劳累,我明天去县医院拿几味中药,给您熬着喝,坚持一周,保您的右腿完好如初。”
“好,好。”父亲郑洪亮又一次高兴的热泪盈眶。
“涛,我和你老爸没白供你上大学,没白供。”母亲魏同月也开始抹眼泪了。
“老爸、老妈,这是好事,哭啥?”妹妹郑娜的一句玩笑,把全家人逗笑了。
第二天一大早,郑涛吃了饭,骑上电车,赶往槐乡县医院给老爸拿中药。
医院的中医科,病号不多,郑涛找了一位老中医开药方。
郑涛说着药名,老中医边听边写,最后签上了老中医的大名。
这年头,检查单、化验单、药方单,只要签上医生的大名,除了明确责任外,还有一定的效益奖励。
老中医再一次仔细地看了看药方,隐隐感觉这次的药物匹配,远远超过了自己行医四十年的认知,明显能确定这药方对肢体残疾的治疗,更精准、更高效,成本也最低。
“小伙子,你在哪里工作啊?”老中医签好名后,把药方递给郑涛,和蔼地问。
“大夫,我刚刚大学毕业,还没找到工作。”郑涛轻声说。
“方便加个微信吗?估计咱们今后少不了联系。”老中医诚恳地说。
“行。”郑涛拿出手机扫了一下老中医的微信二维码,“齐振乾”三个大字赫然而出。
郑涛早就听说县医院一个好医生,叫齐振乾,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救人无数,深得老百姓尊敬。
“齐医生,谢谢您的帮助。”郑涛加好微信后,感激地说。
“不客气,赶紧去抓药吧。”老中医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