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阿玛,此事归根到底还是百姓们日子过得难的缘故。”四阿哥出声道。
就如昨日五弟妹所说,若非养不起,谁又愿意走这么一条路呢。
这些日子见识到了苏州城内那些官僚以及士绅豪族的奢靡与铺张浪费,和昨日那溺毙在水桶
()中的婴儿作对比,是何等的讽刺。
康熙又岂会不知这个道理,“对于此事,你们可有什么应对的法子?”
两人自打封爵后,也都逐渐参与到了朝政中,对此这种事情自也是有自己的观点。
四阿哥稍稍思索了片刻,回道:“回皇阿玛,儿臣以为此事的症结在丁赋之上,当今天下太平,百姓们安居乐业,人口增长自是极快的,但百姓们的土地却没有增加多少,所以,儿臣觉得,若是能相应减免新增人丁的丁赋,想必百姓们的压力也能小些。”
四阿哥这些年一直在户部待着,对大清新增人口与土地的情况则是最清楚不过了,他也自是深知这内子里的症结。
其实,减免丁赋并不是他觉得最好的举措,若按照他的意思,应该把这丁赋从百姓身上,转移到那些富有的地主士绅身上才更合理。
但四阿哥也清楚,他这法子提了他皇阿玛也不会同意的,毕竟此次南巡的目的之一便是要拉拢江南这些当地的汉族士大夫,若是侵犯了他们的利益,别说拉拢了,怕是只会把他们推到对立面处。
此时显然还没到时机,这一点四阿哥清楚,康熙自也是清楚的。
然后,胤祺在四阿哥之后也说了自己的观点,但整体和四阿哥也大差不差,只是没他说的详细。
康熙轻点了点头,然后,突然抬头看向胤祺问:“安清怎么说?”
胤祺愣了下,立马明白他皇阿玛的意思,“她说,朝堂上政策的事她不懂,她只能做好自己懂的事。”
至于安清懂的是什么,父子二人自是明白的,那自是种地之事了。
看来昨日之事对她的影响应该也不小吧,康熙脸上闪过一丝欣慰的神色,那孩子是个心善的,以往种种皆能说明。
四阿哥似是沉思了片刻,突然上前说道:“皇阿玛,儿臣以为,以五弟妹之才,不应屈居在后院之中,你应该给她提供更好发挥她才能的地方,那将是大清之福,也是百姓之福。”
他这话一落,胤祺不由一愣,似是完全没来到他四哥会说出这么一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