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看来,李令月的态度,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武皇的倾向。
李令月自然谁也没理,作为手握实权的公主,她为何要支持自己的兄长,而不是亲自上位?
谁有,都不如自己有。
武皇在朝堂上看着大臣们为了新任储君候选人吵来吵去,终于没有再保持沉默。
“你们提议的人选中,为何只有李贤,李显与李旦三人?”
“令月小小年纪,便护国有功,对外能击退突厥,对内能治理边境,使安西四镇成为一方沃土。朕之三子,才干距离朕的幼女令月相去甚远!”
朝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
原来,武皇之前迟迟不表态,竟是因为镇国太平公主尚未返京么?
武皇以女子之身上位,竟还欲立皇女为储,这是众臣万万没有想到的。
这下子,无论是支持哪位皇子上位的,都开始拧成一股绳,反对武皇与李令月。
李令月一早便知道自己会面临这等境况。
无论她比她的兄长们强出多少,在这些大臣眼中,只因她是女子,她便天然丧失了继承权。
一场漫长的拉锯战,在朝臣与武皇母女之间展开。
最终,因李令月有军权,有名望,又有其余将领支持,再加上武皇对朝局的掌控度比一些人预料中更高,武皇如愿立了李令月为武周的第二任皇储。
……
距离那场让李令月一战成名的战役,已过去了整整四年时间。
那一日,武皇在京都长安为李令月送行。
这一日,在相同的地点,武皇再一次送李令月离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