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都市小说>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第151章 小老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1章 小老乡(2 / 3)

我个人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作家,还是要从传统中找到自己的根,用最简单朴素的语言写出人民群众乐意去看且看得懂的故事。

后辈在平时读书学习的时候,专一挑老作家们的作品阅读,每每都有不小的收获。《水浒》是后辈案头必备书籍,孙梨先生的白洋淀系列,老舍先生的所有小说,茅盾先生的乡村三部曲,都是我最爱的作品。

孙朝阳最后道:“在后辈看来,这几位先生的艺术成就,并不输于西方的所谓文学大师,输于那什么诺贝尔奖作家。我们这一代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的青年作家因为历史原因,被突然涌入的大量信息弄蒙了,心乱了,甚至对欧美纳头便拜,后辈深为不齿。我以为,咱们应该有文化上的自信,思想上的自信。”

他在说话的时候,巴金点了一支烟,默默听着。

等孙朝阳说完,巴金微微颔首:“创作要允许年轻人勇敢探索,但也要允许作家守卫传统,最后不也是为了繁荣我们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殊途同归。”

二人谈话中,巴金的秘书一直拿着笔记本和钢笔在旁边记录,听到这话,忙记下来。

巴金递了支烟给孙朝阳,孙三石同志忙说自己不会。巴老又让秘书拿了糖果过来,笑着说自己血压高,儿女都不许他吃糖,但还是忍不住偷偷藏了一些。

四川人嘛,爱吃,会吃,但吃得却不讲究。

接下来,巴金也不跟孙朝阳谈文学,就问他现在成都的情形,问大慈寺现在怎么样,银杏树还好吗?孙朝阳回答,大慈寺在特殊时期受到过冲击,现在已经恢复了,银杏长得好,每到冬天,黄叶落了一地,很好看。对了,东城根街的白果树也长得好,就是环卫工人不解风情,每天一大早就把叶子扫走。

巴金哈哈大笑,说,确实可恼。

他又问新津那边现在是什么样子了,他小的时候有个同学是那里人,每年夏天都要过去玩一趟。孙朝阳回答说,新津的通济渠已经修复成宋朝时的模样,最近江上好多打渔人打了河鱼去市场卖,抓了几次抓不干净,也就罢了。

巴金说,那江里出产黄辣丁,滋味绝美,当年天天吃。黄辣丁在江南又叫昂刺鱼,可惜就是多了股泥腥味,不如新津的鲜甜。

说到这里,老先生的眼睛里突然有些湿润,竟走了神。好像正在回忆少年时的成都,回忆大慈寺、青羊宫、武侯祠,回忆岷江的渚青沙白,水鸟翔集,锦鳞游泳,回忆那悠闲的蜀中岁月。

少不入川,有志者终归要走出去。他去了上海,去了南京,去了法国,故终究是回不去了。

在二人拉家常期间,巴金在秘书的搀扶下去了趟厕所。此刻,见他动了感情,秘书忙提醒道:“巴老,时间已经很晚了,您该休息了。”

孙朝阳忙站起来:“先生,后辈很荣幸聆听您的教诲,打搅了,先行告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