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张志鹏感觉得到:李振科对他有点儿防范。
不过,当张志鹏和他认真地规划起卫星导航系统这个项目,张志鹏的思维令李振科大为触动之后,李振科的态度就有了极大的变化。
李振科开始跟张志鹏一起讨论更多技术方面的专业问题。
谈这些问题,对于在系统的帮助下,已经在卫星这个领域有了极高造诣的张志鹏几乎没有什么难度。
回答李振科提出来的疑问的时候,也是说得头头是道,他的一些创新的想法,令李振科常常眼前一亮。
如果说,李振科刚开始对张志鹏也没什么好感的话,张志鹏用自己的专业性征服了李振科的心。
李振科开始觉得,张志鹏的想法的确是有很大的可行性的。
随后,两个人就列出了一个科研的规划。
做好了规划之后,他们就开始带领团队去开展工作。
张志鹏做了很好的分工,把任务分解得很细,让整个卫星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都行动了起来。
整个卫星研究所规模还是相当大的。
足足有一千多名科研人员。
张志鹏现在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指导和统筹。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是在不断地依靠着系统提升着自己的实力。
也就一个月另二十来天的时间,张志鹏就带领卫星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设计制造出了3颗导航卫星,当然还有3颗备用导航卫星。
因为这三颗卫星将来发射之后所处的3万5千多公里外的太空环境十分的恶劣,它要承受高辐射、极高温、极低温、高空气体过于稀薄等极端环境。
所以,要想让卫星高度可靠,使其能够长时间存活并稳定工作,那就对制造卫星的材料和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不过,1984年的时候,华夏就已经发射过
在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上,其实是有着丰富的经验的。
张志鹏在这一块并没有费什么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