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杰很是痛快地给于承东写了一封推荐信。
于承东拿了这封推荐信,他是连连道谢。
于承东不知道的是:他这是遇见了真正好品行的导师。
有不少的研究生导师,学生写的论文,他是要署名的,而且还是通讯作者!学生只能把名字排在导师的后头。
这差不多就相当于把学生的科研成果给据为己有了。
而且,这种情况还相当的普遍。
学术界的不良风气,这个时候已经是开始盛行了。
于承东便拿着蔡文杰的推荐信兴冲冲地去了青的学报编辑部。
当然,在送稿之前,他把自己的论文给复印了一份。
青学报的档次和规格不是一般的高。
不是随便什么人的论文都可以刊发的。
于承东冒昧地登门,接待他的编辑听他说他是一名本校的硕士生,脸上就有几分的不耐。
不过,这编辑终究还算是有一点涵养,便礼貌地说:“你的文章我现在看一下,如果不合适的话,你就马上拿走好了。”
其实这就是找个拒稿的理由。
蔡文杰写推荐信?
那有用吗?
蔡文杰的论文也不是说拿过来就能发的,也要看看质量。
于承东赶忙把自己的论文拿出来双手递过去。
这名编辑漫不经心地瞄了两眼。
这时候,他看见了项目基金名称和项目基金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