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荒州菏泽郡,是平西王宋奎的叛乱之地,那里已经被打崩……不过,诡异的是,平西王宋奎却没有遭到任何损伤,反而各种物资不断地涌入这里……
而齐梁州碧云郡,是齐王赵匡奇的封地,他虽然没有宋奎做得那般明显,但也差不多,只是此人做一半留一半,就好像在告诉世人,这并非他所意……
至于唐流王唐渊和赵王赵匡义,却没有任何异动,就好像在说,他们不会反叛当今陛下。
“你觉得孤何时出手比较稳妥?”赵匡宇问道。
“陛下切莫着急,等您的旨意到了,您再做决定。”顾永年叩首回答。
“你觉得,这些藩王会帮孤平息反叛吗?”
“不会!”顾永年摇头说道:“三路藩王不仅不会帮陛下解决隐患,甚至还会助长这些反叛军的气焰。”
赵匡宇有些纳闷,但还是问道:“那你为何还要孤写那圣旨?”
“陛下下旨是告诉天下百姓,您不是昏君,您是一代明君,您不希望这些人反叛惨死,但,事出无奈,因为各路藩王不遵旨意,所以,您只能亲自出手,以正天威!”
听到顾永年这么一说,赵匡宇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这里面还有这种考虑……
顾永年继续说道:“陛下,如果藩王出手,您就可以高枕无忧地看着藩王镇压叛乱,但,微臣斗胆一猜,这种可能性非常的低,就连唐流王也可能不会出兵。”
“你的意思是说,他们私下已经联手了?”
“是的陛下,这就是微臣之前所担心的。”顾永年恭敬回答。
赵匡宇闭上了眼睛,坐在龙椅上开始沉思,现在答应顾永年做的事情,已经做完两件了,剩下的就是诸王叛乱。
按照顾永年的推断,应该再过三天便有消息,可这北方之事,已经迫在眉睫了……
就在赵匡宇想让顾永年再想想办法时,一名宦官从殿外小跑了进来。
小宦官与拟旨官宦说了一些事情后,便快步离开勤政殿。
“陛下,太子在后宫有事启奏,他说是和唐渊有关的消息。”拟旨官宦小声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