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
徐嘉嘉刚才还对廖白羽的“情绪论”觉得有点道理,现在乍一听廖白羽这个问题,又感觉很荒谬了,这不是默认的常识吗?
但再仔细一想,真让她去解释这个“常识”的原因
唔.
总不能是因为名字好听吧?
“是因为特质。”廖白羽给出他认为的答案。
“特质?”
“对,有某种「特质」只存在于“少女”的这个年龄段才能觉醒,那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而会不断衰弱的特质,就跟知识的诅咒一样。”
知识的诅咒——人一旦获得了某一知识或经验,就很难体会到没有它的感觉了
让没见过“飞机”的女孩,去画飞机,她会画出长着一双翅膀的白马,让没见过社会黑暗的孩子幻想,她会认为,只要化身“奥特曼”把“怪兽”打倒,世界就和平,人们就幸福了。
这就是幻想力。
小时候我们会幻想很多很多,会相信自己无所不能,会坚定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主角,而在这个年龄段的负面情绪,也是最激烈,最纯净,最深刻的。
就好像疼痛文学的主题,最经典的永远都是青春。
但随着长大。
随着与社会接触,随着学习了知识,才会认清自己的平凡和普通,认清自己的微不足道,越来越分的请,幻想与现实的边界。
年龄,就是最好的幻想杀手。
这才阻碍了这世上无法诞生魔法阿姨,魔法太太,更别提魔法老奶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