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就来到了计划的最后一步,政.府议案的审批。
只要重建擂钵街的议案审批通过,拨款也就下来了,擂钵街的人才算真正的有了重活一次的可能。
到那个时候,谁会在意最初打算重建擂钵街的mafia势力其实只有两个人呢?谁又会在意那两个人到底什么身份呢?
毕竟……他们出了不少钱也落实了行动,并且为横滨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啊。
以上内容就是奈奈回家之后想出来的计划。
计划灵感,来自于她在现实世界的网络冲浪。
网络是个好地方,因为隔着一层屏幕,所有人都可以畅所欲言,于是种种言论,不管好的还是坏的,有用的还是没用的,好听的还是难听的,只要有人说出来,总会有人愿意跟风支持的。
所以,奈奈打算做一个发言的人。
但她的发言并非去当水军或者键盘侠,而是加快自己默写《罗生门》一书的进度。
芥川先生的文章足够深刻,也足够发人深省,再加上横滨的时局亦是充满困苦与艰难的,所以奈奈相信,当文章发表出去,一千个哈姆雷特里总有一个会将文章和横滨的种种联系起来。
舆论的引导,有。
正巧的是,现在正是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候,刚好可以借个东风。
奈奈不敢说自己已经想的非常详尽了,所以她将自己的计划列了个表格,并进行了详细的文字注解,包括什么时间段该发哪一篇文章她都标注好,然后她将打印好的文章和表格一起包装好,送到了中也面前。
是新年礼物,也是想让中也帮她查漏补缺,她对横滨势力的了解自然不如中也,有什么不合适当然要中也帮忙。
然而中也看着那厚厚的一沓纸张,仿佛第一天认识五条奈奈这个一岁的孩子。
他从前只知道奈奈早慧,却从未想过,她竟然也是能搅弄风云的“人物”。
她才一岁啊!这是何等的心机。
尤其看着奈奈标注的文章发表顺序,他顺着顺序一篇篇看过去,只觉得脊背发寒。
文章无一例外都是好文章,就是那种初看第一遍感觉似有所悟,于是想看第二遍,看了第二遍脊背发凉,感觉第一遍漏掉了很多细节,然后去看第三遍,这时因为前两遍对文章有了印象,于是便发现自己之前的想法似乎浅薄了些,感觉文章出现里的每一个角色都经得起细细的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