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斟酌道:“爹爹为我选了青城书院。”
“当年大姐夫也是在青城书院念书,说是夫子教授学生是极认真的,不知道长觉得如何?”
张易简道长想了想,却道:“若是我没有记错的话,你的大姐夫好像是罗慎之。”
“他念起书来虽勤勉认真,但却一向循规蹈矩,以他的学问,中举虽不在话下,但想要中进士,却还是要费上一些苦功的。”
“对他和陈太初来说,青城书院的确最为合适,却并不适合你们兄弟两人。”
“但我觉得,青城书院并不合适,相反白马书院更适合你们兄弟两人。”
白马书院?
不光苏辙听到这话微微一愣,就连埋头啃石榴的苏轼都抬起头来,一脸惊愕。
这兄弟两人虽未说话,但张易简道长却知道他们为何这般惊讶,在眉州,比起青城书院来,白马书院不光不显山不露水,甚至还默默无闻。
他含笑解释道:“白马书院的确不太出名,但里头有位夫子叫郭太白。”
“说起这人的故事来,我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他从前家境殷实,小小年纪就有神童之名,名震四川,写的文章很有灵气。”
“可惜他从小被家人逼着读书,家人去世后散尽家产,在白马书院以教书为业,终身未娶,喜好喝酒,若是你们能入得了他的眼,想必定能得他倾囊相授。”
这正是当初他并不赞同苏辙与苏轼参加童子科的缘由之一,担心苏辙兄弟两人会成为第二个郭太白。
在他看来,读书不光要循序渐进,更是件乐在其中之事,人活一辈子,就该学一辈子。
若厌弃学问,即便天资再高终其一生也
是碌碌无为。
苏辙与苏轼两兄弟连声应是。
他们两人离开时跪地冲着张易简道长郑重磕了三个头,拿着张易简道长为他们两个写的介绍信,这才离开。
今日苏辙兄弟两个不光是来看张易简道长的,更是来看旁的学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