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平远也跪在人群中,不敢抬头,直到片刻后,一句平身传来,他才跟着大家一起站起来。
启德帝坐在龙椅上,望着地下这一届的进士们,大手一挥:“继续作答。”
随着太监总管的一声重复,众人才又纷纷拿起笔来。
若说刚刚殿中的气氛还算是轻松,此刻就是高压了,皇帝就坐在上面静静地注视着他们,靠后面的人还好,靠前面的人可就紧张了。
而孟平远恰巧就被分在了第一排,他甚至觉得自己现在只要一抬头,就能对上皇帝的目光,甚至偶尔还能感觉到有一道威严的目光轻飘飘的落在自己身上,又很快移走。
孟平远定了定心神,尽量让自己不受影响,深呼吸两口气,又继续执笔写字。
而坐上上首的启德帝心中也是着急,这一次他之所以力排众议,拟定了这个题目,就是想在这一届进士中能选拔出几个真正敢说真话、做实事的人出来。
大梁的天下就是大梁的天下,是他的天下,而不是王、李、崔、郑的天下。
现如今,朝廷里,人才皆出自世家,财皆落入世家的口袋,导致国库空虚,政令更是无法有效上传下达,长此以往下去,朝廷危矣,国家危矣。
这些世家的毒瘤,将来他会一个一个慢慢处理掉。
希望底下的这些人不要让他失望吧。
殿试出来之后,像孟平远他们这些原本名次就很低的人大都无所谓,反正都是垫底的,能往上搏一搏自然最好,甚至文章能给皇上留下印象,以后前途自然没的说,但是情况最坏也就是保持现有的名次水平,大家都能接受。
那些角逐一榜三名和二榜前十名的却都有些忐忑了。
能拿到这个名次的人基本就是进入翰林院的内定人选,将来分配官职时,不用离开京城了。所以名次哪怕是下降一名,影响都是很大的。
而那些同进士就更无所谓了,反正他们这些人中大部分都要是要去外地为官的,无外乎有背景的先挑个好地方,没有背景的就去个艰苦些的地方。
殿试这一天晚上,启德帝连奏折都没看,他不假人手,一张一张试卷进行圈阅,生怕错失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