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上货不多,总共就三十罐子,您要后续都在我这儿订,我给您个友情价,付三两订金,往后缺了哪种味道的酱料您知会一声,我叫小厮送货上门!”
鱼肉处理起来还行,就是做得好吃又入味儿有些难。可要是有邹家的酱料,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
鱼老板十分痛快的付了订金,跟邹芜去后头签订契书去了。
事成之后,邹芜给了他一封官府盖过印的‘说明书’,上面指明要将酱料放在阴凉处,不能沾水,且每罐配备的专用勺子不能互相窜,还细心的标注了每种酱料内含的过敏源。
鱼老板回铺子之后就做了个牌子,把每种味道的鱼肉里面都有什么过敏源写了出来。
汤面铺子的老板娘先是买了一罐香辣味儿的暖锅底料,才问邹三禾这儿有没有汤面酱料?
她铺子里每日的底汤筹备起来很是麻烦,若是有一个跟暖锅底料一样简单的汤面酱料就好了。
邹三禾抱歉道,“真是不好意思,我们今儿没做这酱料,不过您需要什么今儿跟我说了,明儿我就上”。
汤面老板娘顿时眉开眼笑,从荷包里掏出三两银子搁在桌上,“你家阿材上我铺子吃过饭,该晓得我铺子里都卖什么口味儿的汤面。我也没啥要求,看你方便,随便炒了什么料都成”。
邹三禾托腮想了想,“那就跟鱼老板一样,我先给您炒三种味道的你试试看大家都喜不喜欢吃。一个酸汤的、一个红烧的、一个香辣的,怎么样?”。
“成,都成”。
说罢,她也跟着邹芜去后头签约去了。
其他人眼看着这铺子刚刚开张就接了两个长期单子,又被这暖锅底料的香味儿勾着,顿时争抢了起来,“我要酸菜的!”。
“我要菌菇的!”。
“香辣的!我要香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