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两口子很快就适应了食堂的工作。
邹三禾从学生家长里又雇了几个手脚勤快人又老实的婆子,每日洗菜切菜。
到了饭点儿,每个学生都拿好自己的碗筷,先在前台划账,再去里面交票,然后自己打饭。
李大牛跟另一个婆子只负责炒菜,负责上菜的几个学生盯着哪个餐盘空了就补上去。
基本上早餐是一主食一汤一零嘴儿,午餐是三菜一汤一米饭或是一面一汤一水果,晚餐种类就多了偶尔是砂锅偶尔是蛋炒饭之类的,配一个饮品。
至于晚上的夜宵,大多数是好克化的糕点并一小碗奶或是温热的饮品,具体也不知是什么,反正都挺好喝的。
就这几日功夫,所有的宿舍都已完工,又晾了两三日才给大家办理入住。
因是国朝第一家学生食堂,也不敢投入太多,宿舍只开设了五十间,但也足够住了。
后头来打听的已经没有空宿舍了,便都办了饭卡,也有按次收费的,不过来上几次后也都办理了饭卡。
眼瞅着食堂和宿舍都已正常运转,外头的铺子也要开始上货了。
今儿一大早,铺子里就忙活了起来,不到中午满街就飘起了浓浓的香气,许多饭店老板闻香而来,特别是码头街的铺老板们,因为见识过邹三禾做饭的本事,一听说她要在新铺子里卖酱料,特地赶了个大早过来。
“嘿,这可真香诶,老板,你这锅里煮的是什么汤?香香辣辣的”。
邹三禾系着围裙,手里头的大勺不停搅动着,“这叫暖锅底料,要是哪天您懒得做饭,把食材都清洗干净了。热锅凉油,油热下这底料翻炒出香味儿,然后倒热水滚开就能煮菜了。煮出来的餐食,那叫一个香哦!”。
帘翠适时递了个大盆子过去,“这一盆就是用香辣的暖锅底料煮出来的,大家尝过味儿再考虑买不买”。
大家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各自拿了筷子品尝,码头街的铺老板们则是直接要货,“阿禾呀,我听说你这回除了卖暖锅底料之外,还卖烤鱼料?你这儿有多少?我都要了”。
付简在后头的货架上翻找了一阵,拿出了三个罐子,邹三禾一一介绍,“鱼老板,这黑瓦罐里的就是我家铺子之前卖过的香辣烤鱼料。黄色罐子的是酸菜鱼料包,做法您也知道,跟暖锅差不多。最后一罐是红果鱼料,酸甜口儿,老少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