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竟然去过!”安桉双眸里冒出崇拜,“那我也要去!”
李萼点点头:“沈姑娘想去,我便也一同去。”
沈遥凌弯了弯唇角,拉着两人穿过坊门进了西市。
甫一进门,吆喝声便占满了耳朵。身穿各色服饰的胡商们手拿商品招揽过路客人,到处酒旗林立,陌生的香料飘在热烘烘的空气里钻进肺腑,走在小隧上浑身暖洋洋的。
李萼和安桉先是吓得紧贴着沈遥凌,没过多久变得兴奋活泛,拽着沈遥凌的手,恨不得扑到每个摊子前去看。
沈遥凌含笑由着她们,顺手拿起旁边一个陶俑把玩。
这是个彩绘的胡商俑,陶泥捏的胡商弯着腰,歪着脑袋,头戴尖尖的小帽,高鼻深目,鼻子下方一圈蓬松的胡须。
是沈遥凌印象中最熟悉的胡商形象。
眉目陌生,笑容滑稽。
他们在大偃什么都卖,腆着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的谄媚面容,将所有一切出售,除了香料美酒,还有幼童奴婢。
体面的人看不起西市,就是因为嫌弃这些胡商“在大偃的白银之下,连神魂都敢出卖”。
但沈遥凌活了上一辈子,她知道,现在几乎是大偃
最后的繁华。
如今他们在都城的日子虽过得平稳,但其实就在此时此刻,大锡、隆同的万里草原正因罕见的极端天气土地沙化寸草不生,大批流民被迫南迁,屯垦自救。
大锡和隆同一百年前曾被北夷占去,十余年前才成功收复,两地牧民与周边百姓不和已久,如今挤在一处更是争端不休。
朝廷屡次赈济迁还难民,花在这上边的款项就多达粟米六十万石、白银十万余锭、鱼网五千、农具四万。(1)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在大锡隆同更北的北地,已然“暴风大雪,坏民庐舍,雨沙阴霾,马牛多毙,人亦有死者。”(2)
再过几年,“朔漠大风雪,羊马驼畜尽死,以子女鬻人为奴婢。”(3)
为收复大锡和隆同,大偃打了数年拉锯战,国库尚未恢复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