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子还好,嘴皮子利落,会来事,像她。大儿子就算了,跟他那个爹似的,一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
还有就是,自家的作坊,崔妹没去帮工?她没分到工钱?
刘大婶请外面的人,还要这样那样用,请崔妹,她会这样用吗?
人家在那儿干活,她在那儿带孙子,刘大婶说什么了吗?没有,可该给的工钱,一分也没少崔妹的。
自刘氏鸭蛋作坊建起来后,刘大婶就参考了白佩佩的做法,允许大房攒“私房钱”。说是大房攒,还不是攒在崔妹手里?
崔妹比白佩佩家那个被休的要好一点的就是,她脑子清楚一点,娘家也没那么极品,但凡交到她手里的钱,也都好好收着。
刘大婶帮她算过账,虽然不多,但一年到尾也能存下不少。毕竟,大房又不用自己开销,吃住都是公中的。他们就算想花,也只是锦上添花,弄个添头什么的。
等刘财成亲,两个儿子分了家,她和她男人肯定是跟着大房过,到时候就能拿自己的私房钱,帮大房把房子翻修一下。
免得落下刘财太远,脸上不好看。
刘财的店,肯定不能让大房掺和,但大房会种地,到时候让他们跟紧夏厚德,该种木薯就种木薯,该种水稻就种水稻,一年到头肯定也不会太差了。
刘大婶拿自己和白佩佩比了一下,人家还有三个儿子呢,人家大儿子也是种地的,自家大儿子还能比不过对方的大儿子?
一个休妻,单身。
一个有妻有子,要啥有啥。
比来比去,刘大婶都觉得,她大儿子怎么也不会太差了。
刘大婶如此想法,白佩佩可不知道。
她在听到刘大婶对两个儿子的安排时,觉得那样安排也挺好的。刘财看似赚得多,但毕竟是经商,在世人眼里属下“下九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