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粗茶。
马六甲、吕松之地地势险恶,种不出好的茶,只好拿香料、皮毛和各色宝石去换。
换得的香料、皮毛和宝石在扶桑一部分折价换成黄金和白银,或是换上具有收藏价值的名贵刀具。
至于那被扶桑视为珍宝的茶碗,别说是船上富商和译者,就连那船老大都是觉得毫无意义之物。
“这碗看着都是坏的。”海上无聊,明月又长得冰雪可爱,性格也好,自然惹来船上海员的好感,好感一上,就听到了许多的八卦,比如说有船员见过那珍贵的茶碗,这茶碗造型难看,用料更是粗糙,烧的瓷釉更是“不知所谓。”也就扶桑人才会将之当做珍宝。
而明月却从沈韵的时代知道,这种茶碗叫做曜变天目茶碗,在21世纪的扶桑已经成了无价国宝。
(这就是审美的差别吧。)
◇◇
译者并未直接将信转交给对方的译者。他在担心对方会因为接下这信儿惹上大祸。
扶桑之地的各项规矩极为死板,毫无回转的余地,又时常因为一些译者眼中的不可思议的理由,导致自杀之类事情频发。
实在是匪夷所思。
译者只是小心翼翼的夸耀:“松田君可知道我们船上有何等了不起的人物吗?”
作为熟人,察觉上官和下属都不在的松田左卫门也轻松回答:“哦,王译,您的船上可是有什么大人物?”
“是让那安南的国王软硬兼施,要他留在国内做官,也绝不屈从这一蛮夷国主的大人物。”
清廷换明的事情,与这些能与东南亚的诸多国家通商的大商人毫无瓜葛。
这些船只来自闽地,自古以来,在朝廷眼中,闽地出才子,可也是穷困潦倒之地,富庶者极富,穷者极穷,就算是海禁令下数道,依旧无法禁止商人扬帆起航与周围邻国的通(走)商(私)。
毕竟暴利当前,若是不走海上之行商之路,就是一村接一村的饿死,与其饿死,不如在海上一搏生路。
就着粗茶咽下一个囊后,山翁才缓缓开口:“明月,如你所想,我们将在这船上等上多久?”
明月又在煮第二壶的热水。
热水总是不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