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丰臣遗梦> 大纲(庆长六年-永宁三年五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纲(庆长六年-永宁三年五月)(5 / 6)

九月十九,秀保遵守约定,下令赦免丰臣秀赖,然越前三藩及安昙藩遭到废藩,除了速水守久外,其余三位藩主全都阵亡。秀保故不予追究,允许秀赖招募速水为家臣俸禄两千石;石田三成返回水户;

九月二十二,秀保与秀赖密谈至深夜;

九月二十三,秀保决定将和泉国封给秀赖庶长子国松(堺港仍属幕府直辖),知行十一万石,居城岸和田,后世称为“岸和田藩”;

十二月八日。奉秀保之命,以心崇传和藤堂高虎拟定《武家诸法度》以及《禁中并公家诸法度》,以约束大名和公卿,这被后世认为是强化幕府权力的一项重要举措。

庆长二十一年(1616年)

三月初,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建国,定都赫图阿拉。史称“后金”,秀保闻讯,立即遣人往赴北京,提醒大明提早应对,然明神宗认为女真恭顺。而倭人非大明子民,有意挑拨。遂对秀保的提醒置之不理;秀保深感大明大难将至,遂于任那动员军势三万,派遣福岛、那须等猛将前往训练,以备万全;

五月二十二,德川家康病逝,秀保命史官为其立传,由于感慨天下已定,战国时代彻底终结,秀保奏请朝廷,明年改年号为“永宁”,以祈求天下安宁;

七月十七,秀保侧室菊亭持子难产而死,秀保撰文哀悼;

十一月三日,面对基督教的蔓延,秀保决定贯彻丰臣秀吉时代的《伴天连追放令》,驱逐外国传教士出境并且将传教与南蛮贸易严厉区分开来,对信仰基督教的大名进行限制,希望他们放弃基督教信仰;同时加强神佛习合力度,用以抗衡和削弱基督教在日本的影响。

永宁元年(1617年)

七月十六,芳春院病逝。

八月初,秀保自觉天下已定,为避免重蹈德川幕府覆辙,决定加强中央集权,先后颁布《一城一国令》、《王土奉还令》和《推恩令》,史称“永宁三令”,准备逐渐削弱地方大名权力,实现中央集权;

九月十五日,后阳成天皇病逝,秀保举荐原丰臣秀吉养子、后阳成之弟八条宫智仁亲王为天皇,是为后水尾天皇;

十月十三日,不满秀保政策的山形藩主最上义亲(兄弟矛盾尖锐)、仙台藩主伊达政宗(子嗣众多)以及佐土原藩主岛津忠恒(两者皆有)等十余家大名联合抵制,并动员领内军备不惜与秀保一战,史称“丁巳之乱”;石田三成奔走劝告,甚至丰臣秀赖出马亦没有太大缓和;秀保对此早有准备,他一方面调动军队积极备战,另一方面利诱大名家中的支持者(如庶长子和兄弟等),从内部分化反对势力;

十月二十八日,最上义亲三弟清水义清于米泽城起兵,作为先锋攻打山形城,蒲生秀行、上杉景胜领兵呼应;伊达政宗庶子也于当夜刺杀伊达政宗于仙台本丸,伊达家陷入混乱;

十一月三日,最上义亲兵败自杀,秀保以清水义清为最上氏家督,继承山形十五万石,仍称山形藩,四弟山野边义忠继承米泽周边十二万石,是为米泽藩,庄内、由利等领地纳入天领,秀保派专人管理;

十一月五日,伊达政宗次子打开仙台城门,迎接蒲生、宇都宫军进城,按照《推恩令》及《王土奉还令》,秀保将仙台藩六十八万石分成五份,其中天领二十万石,政宗四子瓜分剩余四十八万石;

十一月中,反对大名相继被害或投降,十余藩被肢解至四十藩,仅剩岛津忠恒不愿投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