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把那边359车间划拨给他们?外国专家楼就选择那边的宿舍楼?”汪贵林叹了口气。
有些东西是天赋,比不了的。
哪怕他们搞了一辈子的管理,都没有谢凯这样明白。
“可以。”谢凯点了点头,359车间闲置了起来,“那边需要内卫部队守卫,除了相关技术人员,不准其他人跟日本技术人员接触,技术人员也必须选择可靠的……”
谢凯的模式,是按照原来国内苏联专家楼的管理模式。
当然,当初是为了保密,避免更多人接触到苏联专家,泄露苏联专家的情况,给国外情报部门可乘之机。
苏联解体时,大量苏联专家从苏联境内被挖走,很多去了欧洲美国,中国那时候还处于强悍的苏联老大哥的解体的悲痛中,等到反应过来,很多专家已经被挖走了。
最终也就买点废旧图纸啥的回来。
当然,再晚,也还是能搞到一些技术人员的,毕竟解体后的大毛,由于采取休克疗法,直接放任不管,一直都是优先配给的军工系统,很多单位连土豆都发不起,苏联技术员老大哥们要吃饭,师承老大哥的种花家不能不伸出援助之手不是?
所以,中国一些核心军工单位就有了苏联专家楼。
谢凯知道最清楚的就是32厂的苏联专家楼。
“行了,你们一晚上没睡,先休息一会儿吧。等中午时候,我再去跟小鬼子们聊聊。”谢凯见事情解决的差不多,已经快到五点了。
再等不了多一会儿,基地的广播就会响起起床号声,大家都只能睡两三个小时了。
其他人也没有废话,谢凯准备离开的时候,谢建国叫住了谢凯。
父子两人到楼下谢建国的办公室,谢建国丢了一支烟给谢凯。
长时间熬夜,就靠烟提神。
“爸,有什么事儿?”谢凯不知道老爹叫自己干什么,在飞机上睡过,却也有些困,深深地吸了一口烟,“老是靠这玩意儿提神,不行。要不休息一会儿,中午抽空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