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口粮只有一年360斤,多了也不许超过440斤。
没有油水、副食品、肉,一个成年人一天一斤粮食根本连半饱都混不上,他们还得下地干活。特别春种、夏抢、秋收的时候,出力多,吃得多饿得快,一个男人敞开肚皮一天能吃三四斤粮食,所以一斤好干什么?
吃不饱肚子怎么种地?怎么交公购粮?
为了让社员吃饱,周诚志也是想尽办法,尽量地找借口多留一些余粮,用余粮来补贴社员们的口粮,尽可能让他们吃饱。
生产队除了交没报酬的公粮,还得卖更多的超低价的购粮,除此之外要求把余粮也卖给粮管所。
队员口粮最高不允许超过440斤,超过的就是余粮。
队里除了留下种子、应急粮、机动粮等,就是余粮,要全部卖给粮管所。
可一旦卖了,你想买粮食,没有粮票那是别想的!粮票也需要拿家里粮食去粮管所换的,所以只有你交出去的没有你拿回来的。
除非遭了灾,上头下来调查,认可,有可能给返销粮。
返销粮也是按人口花钱买,根本不是白给的。
如果生产队长不精打细算,队员们要想一年到头吃饱饭,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
这时候粮食产量又低,一年忙到头交了公购粮也没几个余粮,所以家家都不爱卖余粮。
尤其孩子多的,除非公社、大队干部们带人来家里轮番“动员”才不得不卖。
现在吃大锅饭,粮食不分给户都在队里囤着,那余粮就由队长说了算。
队长总有办法和理由多留一些,这些就可以补贴在日常饭食里,让干活多的劳力多吃点,干的稀得搭配着尽量吃饱肚子。
不过……王月娥看了孙婆子一眼,就算再没有粮食吃,她也能吃得白胖,可惜空有一身力气却懒得不干活儿,明明扒棒子速度快得很。
哎,这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吧。
……
男人走了以后,这些天女人们白天刨地瓜、晒地瓜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