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既是微服而来,便不想惊动人,免得官员富户一涌而上,身边围着都人,反不能好好游览,小福子塞了点银子,知客僧便把他们迎到后边的小佛堂里。
得的钱多,这张嘴皮子便利索,何时建的寺,寺里又些什么有名的景致,说着便道:“咱们方丈便是五台山出家,接管了本寺的。”
卫善在大殿中敬了香,上一回她寺庙也是秦昭陪着,当日求的签一直塞在荷包里,许久没想起来了,到这会儿反想起来,那会儿求签的时候,哪里想到会有今天呢,可见命由自主,不随他人。
两人上了香,便往书场去,永寿寺建寺有百来年了,大夏虽道教昌盛,这一地也依旧建着佛寺,寺前两棵古槐树,便是建寺的那一年种下的,就在寺门前建了书场,原来是讲经用的,如今每逢经日讲一回,余下的日子都是说书人在讲各样短打书袍带书。
从两棵古槐树下十几张凳子砖石开始讲起,接着就在永寿寺边建起了书场,两层围楼,当中空着摆台,大戏台似的,书场里有十好几个说书人,一天轮着场子来,讲得好,得赏便多。
既有说书场,便有各家卖小食的,脖子里挂着大木盒,在书场里转悠着叫卖,晋城中有名的酒楼都有小二在这儿叫卖,卖得好的,嚷都不必嚷,走上一圈儿就卖空了。
茶博士在门前迎客,一看秦昭的模样,和身边跟着的人便知非富即贵,虽不是熟客也赶紧往楼上的齐楚阁儿里头领。
跟着又取了个薄木片儿来,秦昭随手递给卫善,上面写得密密麻麻,卫善伸手就点了十六碗,配套的各色杂果当茶食,再添上一壶茉莉双窨。
正面是食单,反面是书单,卫善看过一回,俱是她没听过的,下一折正是《天圣菩萨下生经》,那茶博士便道:“个个书场都要讲这一折,每日讲一回。”
这儿的人都是听惯了的,张口都能背下几句来,怪道这会儿书场里没人,原是知道这会儿讲的是这个,都出门打转去了。
刘刺史还真是想尽了办法传扬这部穿凿附会的佛经,秦昭卫善都没听过,倒想听一听,谁知那人张口说的却是《大业英雄志》,专捡了卫王那一段来说。
没一会儿茶博士举了个大托盘,里头摆了十六碗当茶点心,把托盘摆到桌上,躬身道:“这一折书是对面潘家二爷特意送给爷的。”
说是送给秦昭的,拍的却是卫善的马屁,这才过了一天不到,常家巴结上了晋王妃的事便传了出去,潘家连把女儿塞进王府的主意都想过了,却没想到走一走王妃的路子,这会儿赶紧扒上来。
秦昭微微一笑:“我们善儿,果然是要作威作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