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赔笑道。</p>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朱桢倒也没有去指责县令的铺张浪费。</p>
他是没有那些所谓的儒生毛病,哪怕外头有饥荒,可自己还是得吃好喝好。</p>
总不能因为难民饿着肚子,朱桢也得天天啃着馒头挨饿吧</p>
再者说了,就这么点儿菜,哪怕现在端出去给难民们吃,那也是没有任何作用的。</p>
“你倒是有心了。”朱桢点点头。</p>
闻言,县令狂喜。</p>
像他这样芝麻大点儿的小官,若是能够得到王爷的赏识,那基本上算是坟头冒青烟了!</p>
“王爷慢慢享用,微臣不打扰,微臣这便告退了!”</p>
县令正打算离开,却是被朱桢给叫住了。</p>
县令不由有些忐忑,担心是饭菜不合口还是自己刚刚礼数没做到位,从而引起了朱桢的不满。</p>
朱桢夹了口菜,倒也觉得味道不错,虽说比不上月儿做的,但随便吃吃还是不错的。</p>
看来这县令倒也是相当用心,估摸这些菜都重做了很多次,直到做出完美的,这才装了盘。</p>
对于县令这种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人,朱桢不喜欢,但也不讨厌。</p>
世界就是这样,正是因为有着形形色色的人,才会精彩,官场上同样如此。</p>
假如每个官员都刚正不阿、铁面无私,那显然是不现实的,至少凡人是做不到的。</p>
朱桢扫了眼县令,县令心脏像是被拧了把一样,紧张地满头冒起了大汗。</p>
“你可是顺天本地人士”朱桢问道。</p>
闻言,县令不敢有任何隐瞒,紧忙将脑袋点得跟小鸡啄米一样。</p>
“微臣是本地人士,世居于此。”</p>
想到朱桢可能误会了什么,县令又紧忙解释了一句:“王爷明鉴啊,微臣可是货真价实的汉人,哪怕以前元人还没走时,微臣也没有为难过汉人同胞的!”</p>
朱桢不由被逗乐了。</p>
这县令的求生欲强得有些离谱啊。</p>
不过,从县令的回答,朱桢也明白中间人的人选有着落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