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你且说来听听。”</p>
朱桢惊奇地望着卫清,倒是没想到他居然已经想好了方法。</p>
卫清紧忙开口道:“如今最大的问题,是赈灾粮不够,我们至少要扛住一个月,这样才能盼来秋收,到时候粮食问题便能够彻底解决。”</p>
“可问题在于,现在赈灾粮再怎么省着吃,也顶多撑个半月,距离一个月还差太多太多。”</p>
听到这里,朱桢也是点点头,明白这就是问题之关键。</p>
如今大明各地都有各地的难题,朝廷能够临时拨赈灾粮过来,几乎已经榨干了顺天周边地区的所有粮仓。</p>
再要向朝廷讨的话,明显是不现实了,毕竟其他地区的百姓也是要吃饭的嘛,总不能光喂饱顺天百姓,让其他百姓饿肚子吧</p>
因此,粮食的问题,必须朱桢自己想办法了。</p>
对此,朱桢稍稍有些头疼。</p>
你让他做生意没问题,让他处理这种民生问题,的确是没有多少经验的。</p>
现在只能听听卫清的建议是什么了。</p>
卫清继续道:“王爷,粮仓粮食虽然有限,但在民间,却还有着值得深挖的粮食。”</p>
此言一出,却是搞得朱桢有些懵逼。</p>
他刚刚在镇上也是转了一圈,别说是粮店了,街上便是连卖小吃的没有。</p>
这充分说明顺天粮食已经极度稀缺了。</p>
哪怕真有谁家藏着粮食,那也不可能拿出来的。</p>
毕竟,在饥荒时期,粮食那才是最大的保障啊。</p>
“王爷,寻常百姓过着饥寒交迫、风餐露宿的日子,可那些乡绅员外,日子过得可一点儿都不差啊。”</p>
卫清双眼炯炯有神:“倘若能说服这些乡绅捐一些粮食出来,绝对能够帮助顺天府度过难关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