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娱乐圈]人生游戏> 第130章 第二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0章 第二章(3 / 7)

电影是群像戏,涉及七位奶奶,每个人都有原型,每个角色的原型都并非只是一个人所经历的灾难。作家把最具戏剧张力的原型们捏合在一起,凑成了这个群像戏的主角们。

这部电影的主角们平均年龄都过了六十岁,她们中有人在故事开场时还是孤身一人艰难度日,也有人早就忘却当初有家有口。律师一开始只是根据遗嘱找到了一位奶奶,询问她是否想打这场官司,那个奶奶找到了其他人,老太太们手牵手开启了跟政府的一场战争。

剧本的核心其实不是官司,而是群像戏里每一位奶奶所经历的地狱。剧本也没有迎来所谓的胜利,剧组的最终幕是奶奶们跟律师突破重重阻碍,终于上法院受理了他们的官司。画面最后会定在开庭的那天,奶奶们面朝国徽背对太阳走进法庭。

没人知道这场官司能不能打赢,写剧本的作家都不知道。写剧本的作家只知道,有人在为这官司奔走,而法院一直没有受理。

理由?明面上的理由是证据不足。基于谁主张,谁主证的规则,奶奶们需要先证明,她们当年确实是非自愿,这点就卡住了。

这点刚好也卡住了电影的拍摄,一向以支持艺术创作而闻名的电影振兴委员会,这次以创作也要遵循基本法的鬼扯理由,派出代表。对方找制作人,找导演,连作家也找上了,劝他们项目先暂停。

不是说不给拍,而是让他们再等几年。等现任的朴小姐卸任,那想怎么拍都行,别顶风作案么。

制作人觉得可以考虑,作家直接拒绝,导演站作家。

“我想我们有共识,这样的电影大概率赚不到钱,我们都不是图钱的。至于艺术,蘸着人血的馒头,我想你们没那么好的胃口。”尹希诺语气很轻柔,说出的话却很坚定,“一部电影不图钱不图艺术,我们图什么,无非就是希望案子能被受理。如果等三年后,现在的奶奶们还几位能活着?政府熬死了原告,这件事难道就不存在了吗?”

导演也是这个想法,“我没指望《基地村》能像《熔炉》一样促进出一条‘熔炉法’,但我们至少可以让理应被重视的人不会被忽视,我们都吃过金子奶奶家吃饭,你现在想延期,对得起奶奶专门给你买的肉吗?”

金子奶奶是这个案子的原告之一,也是尹希诺作大死跑去‘猴子屋’的原址发动时间回溯,直接倒在那,帮她叫救护车送去医院的人。

当初作家为了找灵感跑去了基地村,碰巧遇到了推着小车卖香烟、口香糖等一堆零碎杂货的金子奶奶。现在的基地村不缺便利店,一个老太太推着小车过上个世纪的小贩生活,引起了尹希诺的好奇。

好奇的作家伪装自己是记者,来找寻基地村的过往,正需要媒体关注的金子奶奶就给她讲了过往,包括那位会计小姐的过往。那段一波三折都能单独拍个电影的过往,让尹希诺拜托金子奶奶带她去‘猴子屋’,她想看看万物之灵,如何看待这场人间地狱。

万物之灵是中立的,一栋小楼从砖瓦堆砌到墙体剥落,以‘猴子屋’为名的生灵见证了一切罪恶,见证无数女孩子们进进出出,乃至于就被埋在院子里。生灵本身没有任何见解,人类是善是恶与它无关。

融合了这个生灵的人类倒在破败墙体边的草坪上,自医院醒来后,开始创作名为《基地村》的剧本。

写这个本子之初,尹希诺也无法判断自己是善是恶,她仿佛被‘猴子屋’同化了,只作为旁观者见证了一段岁月。她那段时间确实是非人的存在,除了机械性的进食,睡觉,其他时间都在敲击电脑,基本就是个老旧的打字机幻化成人的状态。

老旧的打字机被使用过度,脑袋转不动,打字的速度也慢,在电脑前做一天也就能敲个千八百的字,剧本写得十分艰难。直到剧本的最后一个句号敲下,一直都是非生物的作家望着屏幕,泪水夺眶而出,她才重新找回属于人类的那部分。

写剧本的作家是个人类,人类希望这个故事能被更多的人看见,也希望像金子奶奶一样的存在能在有生之年,听到一句对不起。一句来自祖国的对不起,国家应该保护她的人民不是吗?

《基地村》的第一个观众就是金子奶奶,金子奶奶还想拿出全部积蓄让作家拍摄。尹希诺当然没要,她投了CJ,这个本子她有绝对的信心,会有人想立项的。

一如作家所想的,立项的过程是有些波折,比如导演对作家想找个混血来演律师有点意见。按照剧本的设定,为会计奶奶处理遗产和把整个故事串起来的律师是个混血,他也有自己的故事,但那只是电影的一条支线,砍掉都不影响整体剧情的。

导演考虑制作费,想把这条支线弱化,作家却不愿意。这条支线对应的是会计奶奶的故事,那个故事无法拍摄细节会影响到奶奶还活着的儿子,只能通过律师的线去弥补。

两人为这个有点小争执,最后是各退一步,也就有了李朱赫的加入,他长得很混血,一点都不本土。而李朱赫拿到的作家版人物背景资料也是最复杂的,作家希望能在他身上看到那个少爷的影子。

剧本里被弱化了的‘少爷’在现实中帮了大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