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被大儿子说的哑口无言。他沉默了一会儿,干巴巴地说道:“你我不能插手政事,你就不要管这事了。”
“我不能看老四犯这么大的错。”朱标再次对朱瞻基说道:“瞻基,你把大爷爷的话转告你皇爷爷。”
“大爷爷,你的话,我会带给皇爷爷,但是皇爷爷肯定不会听的。”朱瞻基说道,“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如果你皇爷爷真的不听,那也没办法了。”朱标说着,就一个冷眼看向朱元璋,“爹,都怪你,当初设立什么锦衣卫。”
被埋怨的朱元璋,神色非常无辜:“我当年不是没有办法才出此下策么。”
朱标知道自己再怎么说,也改变不了什么。
“瞻基,如果你皇爷爷坚持要恢复锦衣卫,你要时常提醒你皇爷爷不要让锦衣卫的权势过大。”
“大爷爷,你放心,皇爷爷绝不会让锦衣卫权势太过强大。”他皇爷爷既然想恢复锦衣卫,肯定做足了准备。
“唉……”朱标重重地叹了口气,随即没好气地说道,“爹,老四还真是像你。”
“儿子像老子天经地义。”朱元璋说这话时,语气有些小小的得意和骄傲。
“大爷爷,我觉得皇爷爷恢复锦衣卫,不仅仅是让锦衣卫做他的耳目,监督大臣这么简单。”以他皇爷爷的深谋远虑,恢复锦衣卫的目的肯定不会这么简单。
“瞻基,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你皇爷爷还有其他目的?”
朱瞻基抬头看向朱标,神色非常肃穆地说道:“权衡!”
权衡?!
朱标心头狠狠一震,旋即明白朱瞻基的意思。
“瞻基,你皇爷爷想要权衡什么?”
“权衡文臣和武将。”
朱元璋看着朱瞻基,眼底划过一抹欣慰。不过,他嘴上却问道:“瞻基,你皇爷爷权衡文臣和武将做什么?”
“曾祖父、大爷爷,你们也知道治国需要文臣,打仗需要武将。文臣和武臣一向都是对立的。”自古以来,文臣看不起武将,武将也瞧不上酸不拉几的文臣。“一直以来,历朝历代都是文臣胜过武将,对吗?”
朱标轻点了下头:“对。”
“可是,皇爷爷的朝堂并非如此。”朱瞻基客观理智地分析道,“皇爷爷是因为出兵才登基的。他之所以成功,主要是他手下的将士们。没有将士们为皇爷爷卖命拼搏,我皇爷爷是坐不上皇位的。也就是说,我皇爷爷是靠武将夺得江山的。”
朱元璋说道:“你这话说的没错。”
“武将们都是功臣,而文臣们却不是,他们在皇爷爷出兵过程中并没有什么作用。”皇爷爷即位后,就厚赏了武将们,而投靠的文臣们只是升职。“这就导致皇爷爷的朝堂,武将的权势压过文臣。”
朱标和朱元璋轻点了下头。
朱瞻基继续说道:“最重要的是武将们都是帮皇爷爷夺下江山的功臣,皇爷爷必须善待他们,不然会寒了将士们的心,皇爷爷还会被骂忘恩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