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星然把卡片上云英面的菜谱反复看了好几遍。
原来压根就不用放任何面粉啊!
他还以为抽中了一道面点呢!
虽然这道菜的名字里加了个面字, 但是实际上并不是用上面粉再加上其他各色调料或是香料做成的面饼或者面条。
云英面与其说是“面”,实际更像是“糕点”一些。
云英面能追溯到的历史,算起来距今已有几百年了。相传最早还是由一位名叫郑文宝的官员提出来的制作方法, 当然现在也是无从考证, 云英面究竟是他自己研究出来的还是他从何处探寻得来的菜肴做法。
郑文宝,字仲贤,曾任转运使、兵部员外郎等, 才华横溢。他不但书法和古琴在当时算得上一绝, 文章诗词也写得好,诗作的文风比较柔软。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这首《柳枝词》就是郑文宝所作。
这道云英面相传是陶谷当时在郑文宝家里品尝到,觉得味道极美, 赞不绝口,郑文宝就坦然将云英面的制作方法当场赠与了陶谷,此后将云英面再被陶谷记载在了书中。今天程星然抽到的卡片上的菜谱的来源就是这里。
程星然数了数云英面需要的原材料, 食材种类看起来需要的就不少了。
莲藕、莲子、菱角、芋头、芡实、荸荠、慈姑、百合这些食材要先洗净上锅蒸烂,等被风阴干吹凉后, 再将它们混合放入石臼中慢慢用捣杵捣到细腻的状态。
然后再是加入糖和蜂蜜进行调味和再次融合。
整块云英面饼从石臼中取出来时,根据菜谱上说的应该就是呈现白色的团状。
程星然边回忆着菜谱, 边找了个本子记录自己对于制作云英面的想法。
这看起来做云英面还是个力气活啊!
根据菜谱上的要求, 从把原材料蒸熟开始, 整个菜谱的制作流程就全在石臼中完成了。
这几个步骤想靠着现代的料理机什么的来完成大约也是不行,毕竟机器怎么也代替不了人手么!它也没有直接对着食物捣碎再拖拽粘合的过程。
随便举个例子,就像手锤打出来的牛肉丸和机器出品的牛肉丸, 食客们在品尝时明显能够感知到这两者口感和嚼劲上的区别。
程星然拿着笔在八个食材上逐一点了点。